据一家长分析说,我的孩子现在11岁了,性格内向,胆小懦弱,不善于交际,做事拘谨,在学校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不敢表现,在老师的鼓励下也没有什么效果。其实孩子胆小不是孩子的错,不积极发言也不是孩子的错,每一片叶子有每一片的形状,为何要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每一个孩子呢?家长该如何带着孩子走出胆小内向呢?
孩子性格孤僻
造成孩子内向、孩子胆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先天气质类型、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孩子从小就非常敏感,很难适应新环境,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其二是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更多造成孩子胆小懦弱原因请参考《孩子为何会胆小懦弱?》。有些孩子则因为父母上班无人照看而被关在家中;有的家长因害怕孩子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染上不良的习惯而不让孩子出门玩耍;有些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而包办一切,导致孩子没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不会与小伙伴交往。对于这些孩子,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家长应当认识到:孩子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性格特点。家长在生活中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对于怕“人”的内向型孩子,首先要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是:家长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带着孩子到一个热闹的场所呆一段时间,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并注意观察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孩子如何去处理。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合群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鼓励、强化,家长的自信及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榜样,也会对孩子健康、开朗性格的形成有所帮助。
(3)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循序渐进。如当孩子不敢和客人交往、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参加各种游戏时,家长不要强扭着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恐惧,更加害怕与人接触。
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的“胆小鬼”,只要家长多给孩子一点自主空间,让孩子多一点自由和信任,孩子的胆量也一定慢慢锻炼出来。而一些内向性格孩子的父母,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通常容易给孩子贴上胆小、自卑的标签。孩子平常的表现可能只是害羞、沉默、安静,或者缺乏安全感。但如果父母或身边的人经常强调孩子的这些“缺点”,或者动不动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越变越自卑、孤僻了。
其实,内向的孩子也有他们独特的魅力。需要父母的用心呵护和挖掘。
想让胆小、自卑的孩子走出困境,父母可以试试这几个方式。
第一、接纳孩子的一切,给他足够的耐心。
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他们唯一的保护伞,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假如孩子表现出胆小、自卑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去指责,更不能嘲笑。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有质量的陪伴、耐心的呵护以及适当的建议。加以引导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活或交友。别忘了多给孩子一些的鼓励,这样他们才能消除顾虑,重获信心。
第二、事先告知,多和孩子沟通。
无论是去打疫苗、幼儿园体检、还是去别人家做客,我都会提前告知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既不夸大其辞也不欺骗误导,这样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即使还是有些害怕,但也不至于无法控制地闹情绪了。也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喊长辈,喊了则鼓励,不喊也不会像有的父母一样随意骂孩子不懂礼貌。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没有必要为了去逢迎他人而失去自己。
第三,挖掘孩子擅长做的事,并加以培养。
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特长。比如绘画,乐器,舞蹈甚至体育方面的等等,父母应该加以鼓励和培养。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更容易在班级、学校这些集体里面获得自信,也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无论他是什么样的性格,我们都不能过分的干预和改造他,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会明辨是非,积极向上,我们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