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是个传统行业。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行业师傅们最为看中的是“传承”——菜肴的传承、技法的传承。徒弟们在师傅的耳提面命中,学习最基本的煎炒烹炸等技艺,逐步呈现出色香味形俱全的佳肴。如何才能兼顾传承与创新,在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烹饪专业的老师们看中了“茶”。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职高地处杭州市两大名茶——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的原产区。这里也是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旅游度假胜地。学校根据“茶文化”的物质形式以及休闲产业岗位特点,开发了与之相关的茶文化特色课程,拓展专业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特色课程由素养类课程、茶艺技能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组成。素养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茶的发展历史、生长习性、采制特点、品质特性等知识,是基础类课程。茶艺技能特色课程,利用学生熟悉的元素——茶叶进行烹饪技能教学。这种尝试提升了烹饪专业的学习效率,也对烹饪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教师加入了课程开发、菜肴研发的行列。老师们重新编写烹饪技能教学的计划,改变传统技能考核形式,以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茶宴为考核项目;合作编著《茶馔工坊》、《天堂茶语》等教材用于教学;邀请传承和开发杭帮菜发起人之一的叶杭胜大师进课堂,讲授传统茶膳制作;和学生共同研发茶香宝塔肉、踏雪寻梅、茶村素火腿等特色菜肴。学校还创建 “厉志光茶膳开发工作室”,以中国烹饪大师、特级教师厉志光老师为核心,致力于将传统茶膳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综合实践课程则是由烹饪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与学校合作的茶楼、茶庄、食品加工厂等企业进行实践,将技能学习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烹饪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小小的茶叶与传统的烹饪行业相结合,助力区域经济,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茶文化烹饪专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以茶文化为特色开发的茶宴应邀参加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的第四届浙江餐饮美食博览会,让人叹为观止;学校成为了杭州市 “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的基地,年平均培训农家乐从业人员1235人。未来,西湖职高还将助力浙江省特色小镇——龙坞茶镇的创建,为茶镇的产业创新和升级添砖加瓦。在选写此文的过程中,笔者还反复思考:《茶经》和历代茶书作者为什么以毕生的主要精力选写茶书?经过仔细阅读《茶经》,有一些启迪。
陆羽在《茶经》中,从一开始就告诉人们,茶是什么,怎么种茶,茶有什么功效,为什么不能粗制滥造。在罗列采茶、造茶工具之后,又进一步说明怎样采茶,制茶,怎样鉴别茶叶的优劣,接着他又用很大的篇幅列举了二十五种艺茶者必须具备的器具,然后再讲怎样煮茶,怎样饮茶,要注意什么问题。非常明白,《茶经》是为种茶人、艺茶人写的,是为他们服务的。但是为什么《茶经》中又类局列举历史上四十八件茶事典故,又十分详细地论述全国出产茶的地方呢?笔者认为:这是让读者扩展视野,知道饮茶的历史久远、产茶的地域十分广阔,饮茶有利健康,同时倡导精行俭德精神。这也是为种茶、艺茶、饮茶人服务的。所以宋以后七篇《茶经》序皆褒扬陆羽是“有利功于茶者”,“有益于人者”,“羽之功不在于稷下”。这就是《茶经》“脍炙千古”的内在原因。
《茶经》以后的茶书作者都以《茶经》的宗旨为圭臬,不断的充实内容,把不同的历史时期、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藏茶的经验吸纳到出茶书之中,把不同地区出产茶叶的优劣介绍给种茶人和饮茶人。
如果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在我国广大的产茶地区竟有如此众多的茶树品种,如此众多的制茶方法,出产出如此众多能适合各种需求的茶和茶饮料。各地茶农生产的茶叶也就不可能远销到如此广泛的地区,获得如此众多的收入。同样,如果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介绍,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在全国各地有如此众多的名茶产地,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名茶产地有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此引人入胜的山水风光,如此深厚的文化沉积。这些地方也就不可能成为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胜地。
现在,我们要认真考虑的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品位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中,当代的茶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为种茶人和饮茶人服务呢?
笔者认为,有几件事是应该努力去做的。
(一)倡导茶为国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茶导和”的社会功能。茶是现代社会三大饮料之一,更适合中国人的品饮习惯,而且有利于营造平和的社会氛围。茶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在社会各界中普及茶文化,可以在学校中传授茶艺,可以在市民中举办茶文化讲座,可以在传媒中介绍茶文化知识——特别是饮茶有利健康的知识,可以开办茶职业学校,培养专职的茶艺师。
(二)在城市中,把茶馆业打造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提高人们生活情趣、促进社会和谐的现代服务业。茶馆也可以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爱茶人不仅能够在茶馆中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茗饮,而且在饮茶的过程中,能欣赏高品位的书画艺术,聆听能陶冶情操的音乐演奏,还能看到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
(三)在名茶产地建设茶文化村。杭州梅家坞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茶文化村。在梅家坞不但出产龙井茶,而且有十分清幽的生态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茶人,不仅可以在梅家坞买到龙井茶,而且可以在那里饮茶、休闲。全国各地出产名茶、有条件建成茶文化村的地方不可胜数,但往往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没有整洁的村庄环境。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知名度也没有那么高。这正是茶文化工作者可以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地方。
(四)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区。《茶经》问世一千二百多年来,凡是名茶产地,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沉积,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当代茶人的责任是取得政府的支持,保护好这些遗产,努力恢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化建筑,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湖州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是《茶经》的诞生地,市属长兴县顾渚山又是唐代贡茶的原产地。早在唐代中期就建有专门制造贡茶的机构——贡茶院。在市、县政府的重视下,唐代贡茶院的保护性重建工程已启动,能在2008年一会一节以前完成二期工程。顾渚山周围的唐代古茶山,至今保存良好,顾渚山下的金沙泉还在不断涌流。市县政府已决定把顾渚山建设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