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适当模拟场景可以让让孩子加强防范意识哦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其中在借贷平台程序规范方面,提出以法律规范借贷平台放贷程序,如关联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科学评估后确定放贷金额等作为必备程序。组织大学生完善个人信用信息来控制风险,对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大学生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社会信用状况。

其中在借贷平台程序规范方面,提出以法律规范借贷平台放贷程序,如关联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科学评估后确定放贷金额等作为必备程序。组织大学生完善个人信用信息来控制风险,对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大学生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社会信用状况。
关键词校园网贷大学生风险防范
随着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网络借贷平台日益活跃,不少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借款,但由于鱼龙混杂的借贷平台存在信息审核监管不严、夸大误导性宣传、高利贷等问题,造成不少大学生借贷中出现逾期纠纷、暴力逼债甚至背负高额欠款跳楼自杀的社会悲剧,严重后果给大学生身心带来伤害,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也给高校安全稳定及社会治安带来隐患。与此同时,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治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围绕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大学生进行“校园网贷”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校园网贷在大学生中的情况,提出建议为学生提供更为理性的消费方法和金融风险防范知识,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规范网络放贷程序,控制风险、提高社会的信用状况。
一、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调查以某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为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共计456人参与了调查。调查人员为项目研究人员和班级辅导员,主要数据采用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日常辅导员工作中的案例,进行调查问卷收集、案例分析等情况反馈等信息,对456份学生提交的问卷进行汇总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了在校生生活消费情况、对校园网贷的认识以及对风险防范的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案例主要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和了解到的使用网络贷款学生的情况。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方法,调查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完成数据汇总。本次调查共计456名同学参与答卷,收回有效问卷456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456名同学中,其中男生161人,女生295人。大学一年级学生241人,二年级202人,三年级13人。每月生活费1000元以内的215人,1000~1500的208人,1500~2000的26人,2000元以上的7人。生活费由父母给予的431人,每月支出大于收入的同学182人。曾有过消费借贷的学生有72人,周围同学借贷消费的有106人,曾使用校园网贷的有31人。大学生的消费和借贷情况在学生中存在且有一定比例,在调查中也显示出一定比例的同学曾尝试使用网络贷款,对网络借贷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具体调查结果情况如下:
(一)生活消费情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1000以内215人,占47.15%,1000~1500的208人,占45.61%,1500~2000的26人,占5.7%,2000以上7人,占1.54%。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基本集中于1500元以下,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较为平均,有部分同学有消费超过2000元以上。每月收入主要由父母给予的生活费431人,占94.52%;奖学金或助学金46人,占10.09%;兼职收入138人,占30.26%;其他37人,占8.11%。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靠兼职和奖学金占据了一定比例,部分同学尝试通过兼职减轻家庭负担或者增加收入渠道。
(二)对校园网贷的认识分析
大部分同学没有使用网络贷款,但部分的学生有使用经历。在借贷消费方面(利用蚂蚁花呗、网上贷款等形式):72人曾有借贷经历,占调查人员的15.79%。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使用借贷消费,在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下,借贷消费会成为学生增加支出的一种途径。借贷途径方面:367人向亲戚朋友借贷,占80.48%,31人使用校园网贷,占6.8%,47人使用金融机构,占10.31%。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通过亲朋好友借款,但也有部分同学通过金融机构和校园网贷借款。在是否了解校园网贷方面,12人表示了解,占2.63%,64人基本了解,占14.04%,380人不太清楚,占83.33%;调查显示,对校园网贷的了解方面,只有少部分同学了解,80%以上同学不了解,对其中的运作和风险没有认识,这会导致部分同学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涉入网贷。在是否了解借贷产品涉及的法律知识和国家政策方面,32人十分了解,占7.02%,等到用到的时候才会去了解的110人,占24.12%;52人当出现问题时才会去了解,占11.4%;基本不了解的262人,占57.46%。调查显示,在国家机构对校园网贷进行严厉打击和媒体多次刊出校园网贷造成的恶性事件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校园网贷不了解,不清楚其中的风险。
(三)对“校园网贷”和金融风险的认识情况分析

在进行校园网贷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还款能力方面,274人深思熟虑,占60.09%;考虑过,基本相信自己还款能力的102人,占22.37%,从未考虑过的80人,占17.54%。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会深思熟虑考虑还款情况,但也有部分同学从未考虑后果,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欠缺。对校园网贷中的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怎么看方面:是件好事的32人,占7.02%,还算可以,符合大学生消费群体现状的80人,占17.54%,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需谨慎的344人,占75.44%。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理性认识校园网贷的风险。在对借贷产品的了解方面,了解蚂蚁花呗的422人,占92.54%,分期乐的71人,占15.57%,优乐期的38人,占8.33%,爱学贷44人,占9.65%,我来贷的26人,占5.7%,趣分期的16人,占3.51%,名校贷的61人,占13.38%。调查显示,学生对校园网贷有基本了解,也有部分同学进行使用。考虑不合理的校园网贷长期发展带来的结果调查中:容易造成大学生信用危机的338人,占74.12%;易形成子贷父偿的情况,拖累家庭的309人,占67.76%;破坏社会正常经济发展,有损社会秩序的232人,占50.88%;不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170人,占37.28%;不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316人,占69.3%;破坏借贷行业的正常秩序的182人,占39.91%。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其中的风险认识仍然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适当模拟场景可以让让孩子加强防范意识哦(图1)


三、调查显示的问题与对策
本次调查基于“校园网贷”中的不良现象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产生逾期纠纷的学生案例,分析大学生热衷使用“校园网贷”的深层次原因,从规范借贷平台放贷程序、监管借贷平台、加强大学生教育和预警等方面提高大学生风险意识。在规范借贷平台方面,通过法律规范放贷程序,重点组织大学生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借贷平台关联信用系统,通过评估个人信用后合理放贷,超出部分借贷平台承担,同时向家庭和学校公开借贷信息的方式约束借贷平台和大学生双方;在网络平台监管方面,通过政府打击违规违法借贷平台、对借贷平台加强监管;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普及金融法律知识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一)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和网络贷款风险知识的宣传
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新的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大学生网络使用,学会理性消费、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大学生网络使用频繁,“校园网贷”的低门槛使非理性学生在贷款中出现不良后果。规范网络贷款平台,需政府部门加强平台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开展专项打击外,高校也应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完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内容,家庭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理财习惯等多种方面加以解决。
(二)及时关注大学生个人信用情况
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是对大学生个人诚信进行预警,更好的开展诚信教育。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大学生涉及到奖助贷补等各种补助,如果大学生风险意识薄弱、无视逾期的不良后果对于国家的助学政策、学校钱款发放、个人的信用记录均产生不利后果。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出现纠纷,不仅是财物的损失,更是个人信用的污点。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高校与家长交流双向反馈机制,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诚信记录档案记录等措施,建立健全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等措施,能让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应对金融和法律风险,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三)借助通过贷款平台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亟待提升
国内外都存在向学生贷款的现象,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也是当前各国政府正在进行的资助政策,我国除向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外,大学生也在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借款,但网络平台的借款隐患较多,需要着重加强管理。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也凸显了当前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理性消费意识的欠缺,加强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势在必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平台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多采用班会教育和宣传,但仅通过教育和平台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要解决大学生风险控制和个人信用的问题,需要推进大学生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完善征信体系,平台信息共享等,这样才有助于借贷平台进行风险评估,大学生个人记录公开使学生理性使用网络平台,提升学生个人信用,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实践,“校园网贷”伴随互联网发展和国家“普惠政策”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对学生建立全新的风险意识和个人信用建立起到重要作用。本项目重在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宣传教育、政府监管和程序规范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征信系统等措施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和全国儿童福利工作会议要求,防范化解儿童福利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孤弃儿童保障水平,近日,滁州市印发《全市民政系统开展切实保障儿童福利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抓好全市儿童福利服务对象权益维护工作作出明确。
《方案》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防范化解儿童福利领域重大风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排查漏洞、全面进行整改、全面落实制度,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制度机制等,及时防范化解风险于未然和萌芽状态,履行好法律政策赋予民政部门的职责,推动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此次整治重点围绕严格民间机构管理、严格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严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管理、严格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严格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保障、严格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机制、严格收养能力评估工作等7个方面28项具体内容,切实把握“六个不得”,即:对收留抚养孤弃儿童的民间机构要全部排查处置,不得遗漏一个;对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加强安全管理,不得遗漏一家;对在机构外养育的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要密切跟踪,不得“一送了之”;对社会散居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要全部纳入关爱保护,不得出现应报告而未报告情况;对适合送养的儿童要依法尽早送养,不得隐瞒漏报送养儿童信息;对儿童档案要坚持“一人一档”,不得长期不更新数据。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到位;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建立工作台账,直至问题解决。
《方案》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抓好保障儿童福利服务对象合法权益保障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要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体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整改到人”;要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领导协调机制重要作用,主动协调教育、公安、财政、宗教、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表和施工图,共同防范化解儿童领域重大风险;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杜绝关键数据不准确、主要问题未发现、发现问题未报告、检查工作走过场、整改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要严肃责任追究,对于工作走过场、履职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要依纪依规追究责任。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