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政府将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同时根据申请人积分情况和落户分数线,初步确定年度积分落户人员。
这意味着,积分分数将根据申请人数的积分排名和每年的限额来决定,申请难度随着申请人数增多而加大。
平均每年广州市积分制入户名额约5000个。另外,由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常住人口为1270万,非广州户籍人口为476万,数量庞大。
上海对居转户实行总量控制,在人数超过总量控制目标时,将会实施轮候措施。据悉,2014年,上海积分落户成功的只有6000人左右。
每年落户天津都有基本分数线。2014年上半年分数线在130多分,2014年下半年和上半年都是140分。据悉,2014年,成功在天津落户的& 新市民&在一万人以上。
从基础条件上来看,除了上海以外,其余三个城市都对居住证转户口的申请年龄做出了要求,45岁-48岁将会成为在除了上海以外的一线城市落户的年龄门槛。
上海的积分落户制度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学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外语与计算机能力越强,得分就越高;一类是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
在积分的要素中,年龄指标最高分值30分,教育背景指标最高分值110分,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最高分值140分。另外,创新人才可有额外加分。
除此之外,创业创新人才在各地均得到& 优待&,创新人才可有额外加分。北京对创业创新人才有较高值的加分,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本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上海将加大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对市场认可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3至5年。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予以直接入户引进。申请上海户籍所需要的材料
(一)有效身份证明和《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
(二)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的证明;
(三)本市区、县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个人所得税或企业纳税完税证明;
(四)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明及相关聘用(劳动)合同证明;
(五)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六)本人的或者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亲属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租用公房凭证;
(七)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社区公共户口待遇等同集体户口
迁入& 公共户&不改待遇 新闻晨报
新闻晨报:原来的人才类& 集体户&迁入& 社区公共户&后,所享受的福利是不是会有变化?以后子女的读书、医疗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阎昭:需要强调的是,市民将户籍迁入实际居住地的& 社区公共户&,其享受的福利待遇和原来没有任何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会有所改善。
举个例子,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为例,辖区内人才类& 集体户&落户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在辖区医疗、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人才类& 集体户&落户人员的就医、子女就学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事实上,人才类& 集体户&空挂人员的实际居住地绝大多数并不在长宁区,如果能够分散到实际居住地,他们享受到的医疗、教育资源显然会更加宽适。[详情]
包括集体户口在内 在沪连续满三年可购经适房 新闻晚报
上海市房管局副巡视员、住房保障处处长李东日前就本市住房保障方面的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透露,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想购买经适房,但此前户口是落入人才交流中心、高校当前,学历和职称是衡量人才最为常用的标尺,这既是人才晋级的常规通道,也是有关部门评判人才高下的通用标准。这样的标准虽易于操作,但其& 一刀切&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上海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首先选择把人才评价标准作为改革突破口。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说,上海将推动人才引进由体制内评价为主向市场化评价为主的转变,统筹体制内外人才引进条件,落实市场对创新人才的最终评价权。
市场化评价如何操作?从可申请永久居留的外籍人才市场化认定标准中可窥见一斑——工资性年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规定标准(今年定位工资性收入60万元人民币以上,年缴纳个人所得税12万元人民币以上),在上海已经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不仅是境外人士,被市场认可的国内创新创业人才也同样受到鼓励。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市场价值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的科技和技能人才,取得显著经营业绩的企业家人才,在上海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都可直接落户上海。
& 移栽&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上海更加重视按照科创中心的需求来培养多元化人才。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介绍说,科创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 大国工匠&,为此上海将打造一支活跃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高水平技术精英型教师队伍。
变化正在发生。同济大学专门出台文件,要求教师考核期内必须有1年的企业践习经历,才具备工程型高级职称评聘资格。近年来,该校已经有7名教师通过条件,被评为工程型的教授、副教授。此外,学校还积极邀请企业技术人才参与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等,为兼职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学酬金;并安排责任教师现场旁听企业人员的教学,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用人才的活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上海将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更好地靠事业成就人、靠机制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让各类人才愿意来上海追梦、能够在上海圆梦。

优化成才环境 万类霜天竞自由
国内某985高校曾有一项& 植物反应器生产胸腺素技术&的成果,按照规定,经第三方评估为1000万元,但拟合作企业只愿意接受600万元。因为学校没有处理权,若降价成交,报批通常至少需要2-3年。最终,该项成果只好被束之高阁。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认为,当前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三大缺失:市场化人才培养、使用、管理、评价机制的缺失;体现人才价值、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缺失;支撑创新创业的空间载体和服务体系缺失。优化成才环境,就要从弥补这些缺失着手。
作为最为活跃的创新要素,人才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一城一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才松绑,解除一切桎梏人才发展的不合理因素,成为此次上海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
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陈皓说,作为一座开放城市,上海集聚人才已有百年历史,诚信、精细、讲业务、讲专业的城市特点赋予这里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和科创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而在精英文化、白领文化之外,当今的上海还需要进一步弘扬创业文化、闯荡文化。
改革之后,科研人员可以在职或离岗创业;高校、科研院所也可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兼职;创业休学制度将更加完善,以方便学生在校创业,必将涌现更多像& 饿了么&这样市场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而针对人才生活成本较高的现状,上海也在降低人才成才成本和提高成功率方面不断改进。拥有19万金融专业人才的陆家嘴金融城近期就将通过推出& 新引擎孵化计划&、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企业建立人才基站等方式,帮助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承载着自贸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等重任的浦东,将进一步突破制约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政策瓶颈,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才生活的配套环境。
提升储才战略 尊贤使能为国家
单纯从数字上看,上海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截至今年年初,62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 千人计划&,其中21人入选& 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在沪& 两院院士&共计164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8人;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培学通员已达12万余人,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超过8.8万人。
但是上海仍然继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之后,第三次推出人才引进的系统性政策,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按照改革方案,未来上海将持续增强一流大学在承接重大工程和科学研究任务方面的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凸显综合引领优势;发挥好一流大学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建设高水平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心,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形成紧密对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实施意见》推出后,上海各地区、各部门还将陆续出台实施细则,更多人才政策创新将在这些细则中集中体现。例如浦东新区就制订了全面对接落实市《实施意见》的《总体方案》,提出了3个方面54项政策举措,其中18项涉及国家事权,16项涉及市级事权,20项为浦东可率先实施的创新项目。
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上海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将始终秉持海纳百川精神,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人才& 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热土。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在计算其本市城镇户籍是否连续满3年时,可一并将集体户口的落户时长计入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