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定区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有政策中对创新人才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局限于企事业单位内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并未将具备创新管理才能的经营管理人员纳入其中,不利于这类人才群体的引进。为此,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首次将这一人才群体纳入进来,扩大覆盖度,新住房政策还新增了社会组织和现代农业组织中的人才为政策享受对象。
力争面向海内外引进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这是嘉定区人才政策全面升级后的5年“小目标”。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嘉定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优秀人才住房工作推进会议上了解到,嘉定区已制定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及团队的实施意见》及《嘉定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资助、安家生活补贴和政府薪酬补贴的实施细则》,两项新政策实施后,预计未来五年区、镇两级共将投入资金2.5亿元左右。
&&&
政策优化升级,补贴标准提高
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11月,嘉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实施意见》、《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委、区财政局关于嘉定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资金资助和生活补贴的实施细则》,两项政策文件于去年末到期。“5年来,共有9批次、800名人才通过评定获得资金资助和生活补贴。在不改变原政策基本框架基础上,我们对原有人才政策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优化升级,这也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
引进人才
政策优化升级,补贴标准提高(图1)" style="max-width:100%!important;height:auto!important;" alt="嘉定区引进人才
政策优化升级,补贴标准提高(图1)" src="https://www.sh112.com/000/434.jpg" width="666" />
此次嘉定人才新政的最大“亮色”,在于资助、补贴标准显著提高。由于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嘉定原有的资助补贴标准已很难适应实际需求。由此,嘉定区此次将创新工作经费资助、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安家生活补贴标准同比提高50%,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创业人才和团队,嘉定区将根据评审论证结果,给予30万元到60万元和50万元到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补助,分三阶段发放。同时,嘉定将创新工作经费资助和安家生活补贴档次由2档增加到3档,即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团队,根据评审论证结果,分别可获30万元、15万元、10万元和60万元、45万元、30万元的3档创新工作经费资助,人才和团队的安家生活补贴分别为15万元、12万元、8万元和50万元、35万元、25万元三档。
在优秀人才住房保障方面,嘉定进一步调整了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政策,缓解了嘉定区优秀人才的住房问题。引进和现有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符合条件的,因自身需要购买本区商品住宅房居住的,可按相关规定申请享受购房货币化补贴;在本区租赁房屋居住的,可申请享受租房补贴或申请入住本区的人才公寓。
补贴标准更人性化,企业引才成本更低
嘉定区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有政策中对创新人才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局限于企事业单位内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并未将具备创新管理才能的经营管理人员纳入其中,不利于这类人才群体的引进。上海留学落户为此,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首次将这一人才群体纳入进来,扩大覆盖度,新住房政策还新增了社会组织和现代农业组织中的人才为政策享受对象。另外,此次嘉定发布的人才新政强调引才与引团、引智与引商相结合,将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纳入到引进范围中。
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很容易“唯学历”、“唯职称”,对不具备这些资格条件的人才欠友好;另一方面,对初创型、小微企业的创业人才关注度不高。上海户口此次嘉定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入了市场化评价机制,评判标准更加科学,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与实绩。另外,新住房政策首次关注了“创客客栈”的概念,到嘉定创新创业的人才,不受学历、职称、业绩等限制,无任何申报门槛,这能让创业初期的创客们得到雪中送炭般的支持。
对于双创人才而言,申请享受相关政策的便捷度也提高了。留学生落户政策新住房政策改变了原租房补贴和人才公寓申请时即刻提供居住证积分的要求,对于应届毕业生,可在享受租房补贴或人才公寓起一年内提交积分证明。另外,新政还把创客客栈补贴申报和初审的权限下放到了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将启用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实现工作信息实时发布、网上填写申报材料、专家网上评审、动态工作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人才申报及后续管理工作提供便捷。
嘉定区此次新政还调整了资金承担比例。根据《嘉定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资助、安家生活补贴和政府薪酬补贴的实施细则》,资助对象为区属事业单位人员的,资金100%由区级财政承担;资助对象为企业人员的,根据税收户管地实行分级负担,其中区级企业由区级财政100%承担。补贴对象为企业人员,且该企业税收户管地在镇级的,安家生活补贴、政府薪酬补贴资金承担比例从原政策的“区、镇各承担40%,企业承担20%”改为“区、镇两级各承担50%”,降低企业引才成本,确保资金充分落实到位。
“从1958年被授予‘上海科学卫星城’称号以来,嘉定一直都是上海科技进步发展的战略重地,此前嘉定已提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的新目标,这也为嘉定下阶段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希望通过两项新政的实施,嘉定能集聚更多优秀双创人才和团队,成为人才集聚、人才发展、人才价值实现的高地。”嘉定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天津最能吸引人才的资源,毫无疑问是教育资源,尤其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本科录取率和211,985录取率。
在过去的10年里,很多在北京落户无望的北漂都已经通过人才引进等各种方式在天津落户了,然而都只是早早关心孩子教育前途的有心家长的自发行为。
如此大规模,让很多人真正看到天津的教育资源优势,并把门槛大大降低,还是第一次。
这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和民众共同助推的,史无前例的“人才引进”现象。
也是重要改革“户籍开放”的一次实践。
对房价短期将是大利好,对天津教育资源优势中长期利空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后,从中长期(5-10年)来看,天津的教育资源优势将被缓慢摊薄,但对于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人来说,落户天津,尽快落户天津,都将是抢占优越教育资源的唯一途径。
天津的一本录取率将近25%,比北京还要高。而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一本录取率还不到15%。天津一个市有两个985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河北整个省唯一一个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校址还是在天津。
天津的985录取率达4.378%,而河北是1.191%。
引进人才
政策优化升级,补贴标准提高(图2)" style="max-width:100%!important;height:auto!important;" alt="嘉定区引进人才
政策优化升级,补贴标准提高(图2)" src="https://www.sh112.com/000/233.jpg" width="666" />
天津的211录取率是12%,河北是4.3%。
高考985,211院校录取率大数据
天津:985高校&5.81%&211高校&12.68%&北京:985高校&4.29%&211高校&13.99%
山东:985高校&1.47%&211高校&4.44%&河北:985高校&1.48%&211高校&4.42%
河南:985高校&1.14%&211高校&4.15%
天津&985录取率&排名第二&211&录取率&排名第四
这意味着什么?
粗略的讲:在天津考上好大学的慨率是河北,山东,河南的近4倍。
意味着如果你在天津的一个学校里需要考道年级前第40名就能考上的大学,在河北,山东和河南,可能前10名也未必能考上。落到高考分数上,就是数十分的差异。每一个经历过分分必争的高考的人都明白这之间巨大的差距。
如此大的教育资源差距,让天津对整个河北省甚至山东省,河南省的高考优势都是碾压式的。
以未来天津将落户百万人来计算,人口年龄25-35岁,平均每年龄人口10万,相应的按照每人有一名学龄儿童计算,天津未来各年级中小学生和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增加10万。
而天津高考报名人数约为6万人。
未来即使经过5-10年的时间,天津高考人数增长到原来的2-3倍,相比于河北,天津的教育资源仍然能保持不小的相对优势。
别忘了,二胎政策开放后,河北省人口和高考人数同样会增加。
而这时,早一年拿到天津户籍,孩子早一年参加高考的家长们,就越早能享受高考优势。
天津户籍政策的条件限制和对房市的影响
从西安的经验来看:政府大概率会对教育移民人群进行条件限制。如社保、房产和在天津接受教育年限。
3月23日后落户西安的,须在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录取,11月21日以后的新落户人口,须回原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天津未来大概率也将出台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来限制教育移民。
因为天津“人才引进”的政策出发点,不是希望人才们只享受资源,不贡献力量的。
这里面有三点因素的考虑:1,原住民民意;2,公共资源供给有限;3,对政府来说没有太多实惠。
前两点很好理解,优质资源是有限的,新移民的加入短期看会减少一部分原住民的权益。第三点是指政府需要的是新移民的就业,社保与纳税,而不是免费提供高考资质。
总结:天津落户政策是短期的,只是政府为了吸引人才采取的一种方式,未来天津的高考优势会因为落户人数的增加,难度也会增加。从中长期(5-10年)来看,天津的教育资源优势将被缓慢摊薄,但对于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人来说,落户天津,尽快落户天津,都将是抢占优越教育资源的唯一途径。
另外,天津“人才引进”的政策出发点,不是希望人才们只享受资源,不贡献力量的。所以希望落户天津的人才,在享受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出应有的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