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子今年六岁了,有时叫他系鞋带,他都不高兴系,怎么办。还有好多事,他都不高兴学,那怎么办?”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孩子今天的懒惰是由于昨天没有培养他的勤劳品质;孩子今天不善于做事是由于做类似的事情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在孩子的成长中,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孩子是弱小的,不能处理好事情,抱着“孩子太小,做不了,等孩子长大点再说吧”,于是所有的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包括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书包里装什么书、文具盒里放几支笔、红领巾戴没戴。连孩子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要父母料理,就别指望家里的事情能让孩子分担了。如此一来,等孩子真的长大了,家长就会烦恼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而且还不能你说他。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也不想包办,但是他不干啊。我要是不替他想着,不给他装好,他就得忘,老师就得批评他,学校就得扣分……这是家长无原则、无底线造成的,该要求的不坚持、不该要求的唠叨。孩子发现自己不管自然有人管,自己不做自然有人做;忘了没关系,有爸妈想着呢。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自己不去做,父母都会帮自己搞定。对孩子来说,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父母一边唠叨一边替自己做事而已,只要能忍受唠叨就可以什么都不做。最让家长心寒的事可能不是孩子不做事,而是不懂得体谅父母。无论父母为他们做多少,他们始终觉得是应该的,缺乏感恩的心,从来没有想过替父母分担一点。当父母要求或请求他们去分担一些的时候,孩子往往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最后宁愿什么都不做。而这些又是谁造成的呢?当然也是家长。无论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思维习惯,都是要靠培养的。面对孩子不做事情、不会自理、不勤快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包办代替养成的习惯,还是孩子根本就不会去做。如果是家长包办代替养成的习惯,那家长就应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孩子是不会做,那家长要思考教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的协助和鼓励很重要。帮助要适时适当,如果不给孩子提供帮助,失败得太多,会挫伤其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帮助太多就成了包办。鼓励不必是物质鼓励,一个眼神,拍拍他,都有肯定的作用。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自己能做”、“你真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生活的小能手。小孩懒惰,没有时间观念,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其实小编想说,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是这样,那一定是家长们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我们能发现,孩子越小越勤快,长大后就有了惰性,家长要做的就是无形中的鼓励和督促!很多小孩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非得写一个上午。小孩拖拖拉拉,把家长的耐心都磨没了。在这边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发现能让孩子积极的事物 可能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没时间观念了,做事拖拖拉拉,很懒惰,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积极。 其实不然。只要家长们细心一点,用心去比较,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懒惰。他总会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事物显得比较积极主动,哪怕看上去还是懒惰,但比其他事物会多那么一点点兴趣,哪怕是一点点。家长就要去发现这一点点的细微的差别,说明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二、抓住突破点,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然后家长以孩子这个一点点的兴趣为突破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孩子对某件事物的兴趣,并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一旦这个兴趣的点养成了习惯,后面就很容易进行改造。
开始的时候,家长不要觉得这个兴趣的点和家长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孩子作业拖拖拉拉,但他对跳绳很感兴趣,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花时间让孩子养成练习跳绳的习惯对做作业的习惯没有帮助,反而是占用了作业的时间。那么这边就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 邻居家小女孩,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玩跳绳,她妈妈总是喊她赶快写作业,不让她跳绳。可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想写作业,越是拖拉。后来干脆跳绳也不练了,就磨磨蹭蹭。邻居听了一个老师的方法,鼓励孩子跳绳完再去写作业。她和孩子约定时间,跳十五分钟就去写作业。并通过奖励鼓励孩子守时。慢慢地,孩子能遵守时间,跳完绳就高高兴兴去写作业。因为守时写作业,妈妈还奖励了孩子新的跳绳,还给她下载了很多花样跳绳教学视频,一起研究。后来孩子被选上学校花样跳绳兴趣小组,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奖了。同时,孩子在做作业习惯上也好很多,不会那么拖拖拉拉了。孩子越来越自信,为了练好跳绳,孩子更加主动完成作业。跳绳的习惯带动了学习的习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家长要用心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起来养成好的兴趣习惯,通过兴趣来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逐渐改变其他方面的拖拉懒惰的坏习惯。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反过来,孩子也会更尊重父母的意见和要求,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接受父母的帮助,逐渐养成好的时间观念。 这个方法不错,可以试试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