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约有13亿立方千米的水,这些水到底是从哪来的?
地球是太阳系内侧的第三颗行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巧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并且拥有大气层,从而地球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液态水,在整个表面大约有 70.8%的面积都被液态水覆盖,剩下的29.2% 则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
据科学家统计,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足足有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因此从太空遥望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那么地球上拥有如此多的水,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人们,那就是这些水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关于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哪里,一直众说纷纭,截止到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同有两种学说,他们分别是地球自源说以及陨石外来说。
我们知道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太阳又是第二代恒星,因此在太阳系早期便存在着大量氢元素以及氧元素,于是他们经过结合就形成了水,只不过最初时期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
当太阳形成之后,这些冰与剩下的星云尘埃,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聚集碰撞,然后就如同滚雪球一般的相互撞击,体积越来越大,就这样形成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其中也包括了我们的地球。
随着原始地球诞生,最初地表的温度极高,这些水在高温下会蒸发上升,然后形成了云,同时地球漫长的地质活动,又将内部岩石中的水通过火山喷发的形式带到了空中,最终他们以雨的形式落了下来。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地球早期曾下了一场长达1000万年的雨,只不过最初地表温度高,雨会不断的重复蒸发落下循环,而直到大约40亿年前,地表逐渐冷却后,水才最终在地表保留了下来。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地球自源说携带的水并不能形成如今的江河湖海,推测其他一部分的水则是彗星带来的,也就是陨石外来说。上面我们说到在太阳系刚诞生初期,氢氧便发生反应形成了水,同时他们与尘埃结合又形成了众多的彗星陨石飘散在太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脏雪球。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可能曾不断的遭受这些彗星与小行星的撞击,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上百万年左右。久而久之这些彗星中所带来的水资源在经过漫长的撞击,从而留在了地表。
因此目前科学界都普遍认同,地球上的水是由自身与彗星所带来的,他们共同形成了当时原始海洋,然后在38亿年前的海底热泉口,有幸诞生了第一个原始单细胞生命,最终一步步演化,变成了如今生机盎然的地球!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