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发现化石星系,内部已不再产生恒星,或将改写宇宙年龄
在我们的宇宙中,大约有2万亿个星系存在,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星系,因为它内部仍有恒星诞生。
然而在有些星系里,氢元素的密度已经不足以再形成新的恒星了,所以这种星系只能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存在的星系,也被称为宇宙化石星系,通过研究它们,天文学家就能复原宇宙大爆炸早期的宇宙状态。
韦伯望远镜目前就发现了这种星系
从公布的照片上来看,这个椭圆形星系被一个爱因斯坦环所包裹,由此带来的引力透镜现象刚好把这个星系的图像放大了,因此韦伯望远镜才能看到它,类似的情况在之前的哈勃望远镜身上也发生过,事实上引力透镜或者说爱因斯坦环,已经成了天文学家发现远距离黯淡星系或者恒星的主要方式,它可以在特定的角度把远方天体的光芒,利用引力透镜放大数百万倍,从而被我们看到,就像宇宙中的放大镜一样。
有的天文学家甚至认为,未来我们也许能找到太阳的引力扭曲点,进而用太阳的引力扭曲远方的空间结构,搭建一个引力望远镜,这样一来望远镜的口径将达到恒星大小,能轻松看到系外星系的表面图像。
回到此次的化石星系上来看
由于韦伯望远镜的观测频段主要在中红外,所以此次收集的也是这个信息的红外光,这种光和可见光相比能穿透尘埃和气体,再加上引力透镜效应的放大作用,韦伯望远镜此次看到的这个星系初步判定是在宇宙大爆后三亿年内诞生的,并且内部的氢元素并不算多,因此才早早停止生产恒星,变成一个死寂的星系。
其实除了这个星系外,韦伯望远镜还发现了很多年龄很大的星系,它们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数亿年内诞生的,都属于宇宙第一批星系,然而细细分析后天文学家发现它们有点不合规矩,简单来说就是质量太大了,在宇宙大爆炸刚结束的时候,宇宙中是没有那么多物质来形成这么多的大星系的,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星系形成演化。
但事实是它们就是出现了,宇宙早期也确实存在这么多大星系,这只有两个解释,第一是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和演化速度可能比后来快很多,第二是宇宙的年龄可能不是138亿年,而是更久远的一个数字,这样一来星系们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形成和演化。
科学界目前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即宇宙的年龄有误,并且还计算出了新的宇宙年龄是256亿年,几乎是之前的两倍。
如果这一数字得到最终确认的话,整个宇宙的智慧文明数量以及外星生命的种类将远超我们想象,同时太阳系附近如此寂静的情况,也将迎来新的解释,即太阳系附近区域可能是宇宙中的低级文明保护区,就像地球上的自然保护区一样,高级外星文明一直在观察人类的发展,并且偶尔还会实地探索一下,也就是UFO。
当然了
以上这种情况还是太科幻了,不过在发现真正的外星文明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