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GDP的7万倍!3.7亿公里外的小行星,为何如此值钱?
小行星带里的财富
在火星到木星轨道之间分布着数以十万计的小型天体,它们所组成的松散环状结构便是著名的太阳系小行星带。
关于小行星带的起源,科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结论,有人认为小行星带原本就存在若干小型天体,也有人认为小行星带的位置上本来有一颗行星,但一次不明原因的撞击摧毁了它,今天我们看到的数以十万计的小行星就是当年那颗行星的残骸。
针对小行星带内的“大体积小行星”,天文学家往往会为其命名而不是继续使用编号,比如耳熟能详的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但论“奇葩程度”它们都比不上灵神星。
因为灵神星的30%-60%都由金属组成,几乎可以视为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金属坨。
在其主要成分包括铁、镍、金、银、铂等贵金属的情况下,位于3.7亿公里之外直径226公里的灵神星,经济价值高达10000个千万亿美元,这笔财富相当于2023年全球GDP的7万倍,从纯数学角度来看,如果把它打包卖掉那么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分到930亿美元。
灵神星身世之谜
天文学家把小行星们按照组成成分,分为了s型,c型,m型,其中s型由硅酸盐矿物和冰组成,c型由碳质化合物和水冰组成,m型则由高纯度金属组成,灵神星便是一颗典型的m型小行星,也是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在小行星带内发现的最大m型小行星。
今天的科学家已经知道,我们脚下的地球也有一个类似于灵神星的金属内核,但和灵神星不同的是,地球的金属内核都被厚厚的岩石外壳包裹着。
那为何灵神星就没有被岩石外壳包裹,反而直接以“金属坨”的形式暴露在太空中?
很遗憾,现有的小行星形成理论,并不能解释灵神星这种“巨型高纯度金属小行星”的形成机制,甚至它究竟是不是小行星?也还得打一个问号。
现在有天文学家认为灵神星并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矮行星,而是“第五大行星的内核”。
这颗行星就是理论上本应处于小行星带附近,然而却并未存在的“第五大行星”,在过去的某次宇宙事件中,原本位于小行星带位置的第五大行星被外部撞击或者木星引力彻底摧毁,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金属核心也随之暴露出来成了今天科学家们看到的灵神星。
未来对灵神星的探索
早在2017年5月NASA就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商定,要在2023年发射无人探测器前往灵神星,预计2026年入轨并拿到第一手资料,如果技术条件允许的话,NASA甚至还准备在灵神星上着陆。
如果未来真的确定灵神星就是一颗行星的内核的话,对科学界而言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人类可以提早了解类地行星的核心结构,毕竟从广义上来看,灵神星几乎等同于地球的金属内核。
未来产业:小行星资源的开采利用
虽然灵神星的资源折现后能让每人分到930亿美元,但你我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没人“买得起”
从近未来的角度看,太空资源尤其是小行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肯定要成为主流的,一来是地球资源日益吃紧,二来是宇航技术也确实要达到“常态化进出地球”的地步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结果便是太空商业化。
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氦3,到数亿公里外的小行星矿藏,从地球之外近乎无限的太阳能资源,到木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氦元素,只要稍微向地球之外瞥一眼就不难发现,“资源困境”就是个伪命题。
虽然根据卡尔达舍夫的文明等级指数,人类目前只是0.7级文明,尚且无法利用地球上的全部能源,但只要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整个宇宙就都是人类的资源库。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比光速还快一万倍,瞬时的量子纠缠,是否违反了相对论?
- [科学探索]种舟十八号对接天宫!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会师,90后乘组创历史
- [科学探索]美国大搞“全女太空旅行”,西方吹嘘这是针对中国航天的重大胜利
- [科学探索]地月大救援——青春在深空探测征程中书写耀眼的中国答案
- [科学探索]直径两光年的太阳系,会成为人类文明永远的牢笼吗?
- [科学探索]让“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有力
- [科学探索]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科学探索]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科学探索]放着好好的地球不住,千里迢迢移民火星真的有必要吗?
- [科学探索]时间为什么不能倒流?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只是大脑的幻觉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