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不止太空有!2000米大洋深处,藏着一座移动实验室
图为载人深潜器
近日,据媒体报道,就在中国天宫空间站成功深入太空后不久,有专家透露,中国空间站不止太空有,其实在20000米大洋深处,藏着一座移动实验室,正携带者科研团队在深海进行研究,这座超级工程规模空前,远远超过此前的深潜器蛟龙号,被网友誉为水下的“空间站”。
图为载人深潜器
作为目前最为前沿的技术领域,深潜器的发展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而载人深潜器的发展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与国际空间站类似,这种深潜器也是一种工作在特殊环境中的科考装置,然而与其他科考设备不同,深潜器的硬件技术涉及到了潜艇的设计与制造,中国之所以会发展出水下龙宫,除了此前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积累的经验后,也是当前对海洋资源与信息考察的需求,必须要提供给科研人员可靠的水下工作环境。
图为载人深潜器
早在上世纪,美苏两国就深海考察领域进行了相关设备的开发,这些设备的特点就是,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人员,深海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设备本身可以提供必要的能源,而且可以进行灵活的操控和部署,方便在不同的水域进行调查,对科研人员而言,保障在其在水下的安全性之外,还要提供给科学家们可靠的考察设备,机械手臂以及声呐技术以及海底地形测绘就是在这一领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于陌生的深海海洋环境的认识,反过来推动潜艇技术的发展,完善潜艇的配套设施。
中国很早就自主掌握了常规潜艇以及核动力潜艇的制造,包括动力系统以及耐压舱的设计研发,积累了完善的舰艇设计生产经验,这样一来中国将载人科考深潜器提上议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未来中国还要在开发升级版的水下实验室,甚至建立一个长期的深海基地,还会配备压水反应堆,可以长期稳定地提供能源,为驻留人员的生活以及相关实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保证深海基地的长期可使用性,非常有利于对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
图为载人深潜器
未来,中国还将在诸多场景中开展科学实验,深海领域是当前最具有价值的场景之一,随着水下龙宫的成功开发,也将有效地利用中国庞大的海洋资源,毕竟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环境丰富,随着未来的开发,必然对于科学数据有着庞大的需求。
海洋科学研究活动对于地区安全来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水文条件以及海洋气象条件的数据搜集,对于海军的远洋活动也有保障,特别是近些年来周边地区逐渐升温,不少国家的水面舰艇频繁地来到周边地区开展活动,搜集关键的信息,所以需要加以对海洋资源的研究。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