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太空“朋友圈”
【专家点评】
作者:阙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研究员)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除了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十足的“国际范儿”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月面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4个国际载荷,我国在空间探索领域的开放合作令全球科学家印象深刻。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早在1988年,中国和巴西就签署了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协议。1999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成功发射。目前,中巴双方已合作研制6颗地球资源卫星,卫星数据普遍应用于农业、水利、环境监测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开辟先河,到中法天文卫星的世界领先;从通过承担“铱星”“澳普图斯”等卫星发射任务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到向国外出口卫星并提供发射服务……随着中外航天合作喜讯频传,中国的太空“朋友圈”不断扩容。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50多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
我国将陆续实施月球探测、小行星和火星采样返回、载人登月等工程,研制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天问二号、天问三号,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在这些任务中,我国将继续面向全世界征集国际载荷、选拔国际航天员,通过搭载载荷、“拼车”发射、人员进驻空间站等方式,与更多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2023年,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未来四年,我国计划发射三个“嫦娥”月球探测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研究。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未来,我国将打造“五五五工程”,欢迎50个国家、500家国际科研机构和5000名海外科研人员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共同建设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一大科学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设施,共享科研成果。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趋势潮流。如今,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实力不断提升,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入,必将推动人类航天事业共同进步。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崔兴毅)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9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赫斯达伦现象,挪威山谷惊现神秘光团,UFO现身是谣传
- [科学探索]观察者效应是什么?被观察者的行为会受到观察者影响
- [科学探索]最恐怖的麦田怪圈 人为制造或者外星人作祟
- [科学探索]人类是鱼进化的吗?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图片揭秘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最恶心的星球:吸血鬼恒星,疯狂吞噬星体(如黑洞)
- [科学探索]中国最诡异的民族 居住于大漠深处的寂寞民族(起源成迷)
- [科学探索]世界上十个寿命最长的国家 韩国第五,第一让人惊讶万分
- [科学探索]英阿马岛战争双方损失 阿根廷为什么会失败
- [科学探索]世界上最毒的蝴蝶 非洲长翅凤蝶可毒死6只猫
- [科学探索]念大悲咒应该准备什么?大悲咒的作用和好处揭秘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