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国际空间站即将坠毁只剩天宫,美国转赛道,中俄联手开发月球基地

作者:eric 时间:2025-07-31
导读:2023年7月29日,俄罗斯航天集团宣布,国际空间站将正式退役,预计2028年启动退役准备,2030年前后将控坠落。这艘在太空漂泊了20多年的"太空豪宅",终于要说再见了。那么国际空间站没了,美国的月...

2023年7月29日,俄罗斯航天集团宣布,国际空间站将正式退役,预计2028年启动退役准备,2030年前后将控坠落。这艘在太空漂泊了20多年的"太空豪宅",终于要说再见了。

那么国际空间站没了,美国的月球门户计划又要搞什么?难道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落后了吗?

国际空间站的告别

国际空间站这个大家伙,说起来也是个老古董了。1998年开始建造,16个国家参与,花了将近1500亿美元,在轨道上转了20多年,完成了超过3000项科学实验。

这可不是一般的国际合作项目,当年冷战刚结束,美国和俄罗斯能坐下来一起搞太空站,那真是破天荒的事儿。

不过现在这个"太空豪宅"确实有点老旧了。俄罗斯方面说要延长到2028年,美国和欧洲想坚持到2030年,但无论怎么协调,都改变不了一个现实——这个老伙计确实该退休了。

退役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冷战后国际太空合作的黄金时代要结束了。原来大家还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现在各自的小算盘都打得噼啪响。

俄罗斯忙着打仗,美国忙着制裁,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种大规模国际合作的模式,短时间内是很难再现了。

更关键的是,ISS退役之后,近地轨道上就只剩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在那里独自美丽了。

天宫独霸近地轨道的新时代

说起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这可真是个励志故事。当年美国主导建造ISS的时候,中国连门都没让进,理由是技术不够成熟,担心安全问题。结果现在怎么样?我们自己搞了一个,而且还搞得挺不错。

2023年,天宫完成了"T字构型"的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现在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载人飞行,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生命科学、材料实验、地球观测等各种实验项目。

这个空间站有多厉害?天宫的总重量约100吨,虽然比ISS的420吨小不少,但人家设计更现代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维护成本也更低。而且关键是,它还在不断扩展中,未来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更多舱段。

等到2030年ISS退役后,天宫就成了近地轨道唯一的大型载人科研平台。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世界想做空间实验,想培训宇航员,想搞太空科研,都得找中国合作。这种话语权和影响力,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而且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很开放,已经和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邀请外国宇航员上天,这种开放态度和当年美国排斥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风水轮流转,中国成了太空合作的主导者。

美国的月球门户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既然近地轨道竞争不过,那就换个赛道——搞月球门户(Lunar Gateway)。

这个月球门户听起来挺炫酷,实际上就是个围绕月球转的小型空间站。美国的计划是,让宇航员先到Gateway中转,然后再坐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同时,Gateway还能做深空辐射监测、远程通信实验,为将来去火星积累经验。

美国还拉了一帮盟友一起干这事儿,欧洲、日本、加拿大、阿联酋都加入了。这招挺聪明的,既能分摊成本,又能把西方航天联盟重新组织起来,顺便把中国和俄罗斯排除在外。

但是这个项目问题也不少。首先是钱的问题,2025年NASA预算被削减了24%,国会甚至提议在阿尔忒弥斯三号登月之后就取消Gateway项目。虽然最后保住了部分资金,但政治风险很大,万一哪天政府换人了,这个项目还能不能继续就不好说了。

其次是技术问题。Gateway需要的推进和对接系统还没完全验证,SpaceX的星舰登月舱也一再推迟。而且这个项目本身就已经延迟了好几次,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时间表都可能崩溃。

最关键的是,Gateway初期规模只相当于两三个舱段,体积和功能都远2024人才引进落户,undefined不如ISS,更别说和天宫比了。说白了,这更像是个政治象征,证明美国还能玩太空,实际科研价值有限。

中俄联手的月球科研站

就在美国忙着搞月球门户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也没闲着,直接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

这个项目比美国的Gateway野心大多了。人家不只是搞个月球轨道站,还要在月球表面建基地,形成"轨道站+月面基地"的双层架构。这样既能做轨道实验,又能搞月面开发,覆盖科研、资源利用、生命支持等全链条。

按照中国公布的时间表,2026年嫦娥七号探测月球极区,2028年嫦娥八号验证原位资源利用技术,2035年建undefined成基本型,2036年全面运行。这个进度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且是建立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可操作性很强。

你看这个对比就知道差距了。美国的Gateway计划2027年发射核心模块,2028年迎来首批宇航员,但面临预算削减和技术风险。中国的ILRS虽然起步稍晚,但规划更全面,技术路线更清晰,而且天宫已经证明了中国的空间站技术很成熟。

如果一切顺利,到2030年前后,中国不仅会在近地轨道独占鳌头,还将在月球拥有综合科研站,形成"地月双空间站"的格局。这种全方位的太空布局,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结语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国空间站真的落后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被ISS排斥到独占近地轨道,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航天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实现了。

现在的太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虽然还是技术强国,但面临预算压力和政治不确定性。中国则展现出了技术稳进和规划清晰的优势,不仅在近地轨道站稳脚跟,还在深空探索方面布局长远。

当然,太空探索本来就不应该是零和游戏。无论是天宫、Gateway还是ILRS,最终目标都是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实力对比和话语权会重新洗牌。而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显然已经从跟跑变成了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了。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