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空局后悔死!巴铁宇航员来华训练,2026年入天宫:如何组队?
目前阶段在太空上运行的空间站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空间站,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空间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空间站将逐渐的进入退役阶段,跟美国太空合作的国家自然也要自寻出路,中国空间站就成为很好的选择!
这是大势所趋的局面,但有的人却一点都看不清。例如欧空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早在2023年中国空间站开始发射建设之前,中国载人航天和欧空局就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派遣航天员进行训练学习。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运营,自然会有外国宇航员进入,这是一种开放学习的状态,而欧空局自然被认为是率先派遣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机构,当时有一
点时间欧空局的宇航员甚至在媒体上发文:自己已经在学习中文!
因为要想进入中国空间站,中文自然是要掌握的。但令很多人感觉到被刺的是,欧空局负责人突然在媒体上宣布,他们并不会派遣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他们的主要重心还是要放在国际空间站上,这种自废武功的行为仔细思考一下,貌似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像欧空局这种靠NASA吃饭的,自然是不想去得罪自己的主人,因此早早就选择了站队!
对于欧空局这一行为,NASA是打心底里高兴,毕竟随着国际空间站这种越来越不稳定的状态,退役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美国自己的商业空间站又比较拖后腿,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打心底里希望有人做表率赶快出来站队摇旗呐喊,省着其它小弟起异心。
而随着欧空局这一波表态,也算是给美国的其它太空合作伙伴一个提醒了。
但对于欧空局这种自废武功主动伸出脖子被美国拿捏的决定,他们一定会后悔死的。现在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项目又取得新的进展,根据巴方媒体报道,他们将在本月派遣两名宇航员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训练学习。当然,这也是早就计划好的。
经过一年的学习,这两名外籍宇航员将在2026年10月份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要知道这不仅是中国空间站首次迎来外籍宇航员,与此同时也将是巴基斯坦首位记入太空的宇航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合作共赢!
据悉,在2026年这两名接受培训的外籍宇航员将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太空飞行任务!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值
得思考了,到时候他们该如何组队,才能更合理的安排空间站航天员驻守情况?
首先,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是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到2026年这个时候将是神舟二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尾声阶段。那么就存在一种可能性,中国载人航天派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令长和这两名外籍宇航员组成新的乘组,在空间站执行一个星期的任务,这两名外籍宇航员跟随上一个乘组的指令长乘坐神舟二十二号返回地球。
这样的安排对于载人飞船的使用最为合理化,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两名宇航员需要连续执行两个飞行任务周期,也就是在轨飞行一年的时间,这个考验是非常大的!
当然,如果不考虑经济性,那就派遣新的飞船上行和下行只执行为期7-10天的在轨飞行任务,但看上去的确有点浪费资源了!
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定会越来越多,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外籍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那么这个问题难道一直就无法解决吗?其实并非如此,要知道中国空间站已经计划要在轨升级,未来能支撑航天员生活工作的空间会更充足,其次随着梦舟载人飞船的投入使用,每次上行的航天员数量也会相应提升,登月版是三人,但是近地版就变成了七人,怎么做都合理了!
等着看,尤其是随着国际空间站要进入退役阶段,而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越来越多,欧空局会为它之前决定买单的,后悔都晚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当科技体验消费走向日常,只有新奇是不够的
 - [科学探索]国内首家运载火箭复用工厂竣工 如何打造商业航天新名片?|科技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科普中国直播预告|新视野 新宇宙:对话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以“奇、真、暖”的作品气质感染人——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观
 - [科学探索]“前沿科技+重大工程”喜讯不断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