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上天”,也能“入地”,川内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产出重大成果丨聚焦四川“十四五”成就发布·科技②
李菲菲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摄影 李向雨
9月2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上,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省正在加快打造先进核能、天文观测、深地科学、生物医药等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产出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
陈亮
在成都打造了国际前沿的核聚变研究集群。在磁约束方面,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
装置。在惯性约束方面,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将实验验证首创的“Z箍缩+局部点火”聚变靶技术。
在甘孜打造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观测集群。在稻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高原地区,建设多项科学指标居世界第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全球最大综合孔径的圆环阵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测设施。其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最高能量光子、最亮伽马射线暴,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十大科技新闻。
在凉山打造了全球最深的深地科学设施集群。在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建设世界最深、可用空间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锦屏深地实验室,已集聚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10余个科研团队,形成粒子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取得了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国际领先的轻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直接探测结果等多项重大前沿科学成果。
“还有在成都打造的全国链条最全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陈亮介绍,成都集聚建设了国家精准医学
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成功研发骨骼肌松弛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佳泰莱)等多种创新药物,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接下来,四川还将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四川。同时,持续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支持设施沿链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大力促进设施开放共享和“沿途下蛋”。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当科技体验消费走向日常,只有新奇是不够的
- [科学探索]国内首家运载火箭复用工厂竣工 如何打造商业航天新名片?|科技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科普中国直播预告|新视野 新宇宙:对话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以“奇、真、暖”的作品气质感染人——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观
- [科学探索]“前沿科技+重大工程”喜讯不断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