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观天逐日”——探秘四川稻城大科学装置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这是2025年9月20日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拍摄的电磁粒子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2025年9月20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5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主任设计师阎敬业(左二)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设备运维现场与工作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5年9月19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进行设备运维。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2025年9月19日清晨在四川省稻城县拍摄的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稻城县拍摄的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稻城县拍摄的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
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蓝箱子里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构成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2025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25年10月28日拍摄的位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心的三个密闭“大水池”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拉斯·特维德:我们即将经历下一个技术奇点,超智能时代人类会更
- [科学探索]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开幕 未来太空医院等新技术吸睛
- [科学探索]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七部门联合发文
- [科学探索]“水韵园”开展“科技教育·太空农场”志愿服务活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交付科学家开展研究
- [科学探索]太空会师非意外!中国空间站硬核实力秀,常态化运营稳了
- [科学探索]神舟二十号没按时回家,六人挤在空间站,意外撞出科学新路子
- [科学探索]小鼠、斑马鱼、涡虫……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地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