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口流浪生涯是从上师范开始的。1984年我考上乌海师范时,我的户口也从老石旦迁到乌海师范,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粮食关系。毕业后,我的户口随着我的档案到了海勃湾矿务局露天煤矿,因为我当时住在集体宿舍,户口也就落在露天煤矿集体户,这是我户口的第二次迁移。
后来,我依然不停地流浪,而我的户口则坚定不移地守在露天煤矿集体宿舍,这种坚持一直到露天煤矿破产好多年——虽然我的人早已经离开集体宿舍。我也曾试着让我的户口能够随我一起走,但做不到,几次想把我的户口办出来,但相关部门(这里就称为相关部门吧)要不以我没结婚,要不以我没有住房(这里的住房得专指公家盖出来的分配的房,我在公乌素自由疙蛋买的土坯房是不算在内的)的理由办不成,好在这时候进入商品粮时代,户口在不在都不影响吃饭,在身份证出来之后我甚至以为这东西没用了。
后来,企业不景气株连到下属教育行业,我主动下岗到奥林超市打工,跟着奥林超市总部进入宁夏后,户口却在孩子上学的路上伸出拦阻的手。
虽然已经是义务教育了,但因为孩子户口不在当地,入学时还是有很多麻烦。于是,我们一家又回到内蒙古,辗转流浪到呼和浩特市。但在这里,孩子的上学依然出现问题,因为不是呼和浩特市户口,孩子几乎要回到原籍上学。是文阁兄辗转托人才给孩子找到一个学校,后来在请帮忙的人吃饭时,文阁兄的钱包被小偷偷走,使我至今对文阁兄还抱着深深的愧疚。
有一个阶段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在宁夏时当地人叫我内蒙古人,回到乌海,朋友们又戏称我是宁夏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了,但好歹想明白的是,我的根都在中国,我是中国人。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还真舍不得离开我的故土,虽然我的家乡还是千疮百孔,丑陋无比。但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发小,走到谁家,都有一个喝酒的地方,有一个吹牛的场合,这就够了!城市,我真地不稀罕在这里挤。之所以离开故土就是为了孩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让孩子一出生就成为一个小吸尘器——我离开乌海时,那里空气糟得厉害。另一个原因,在那个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那里许多优秀的老师都俊鸟择了高枝,我不愿意让孩子一出生再输在教育上。于是,儿子小小年龄就加入我们的流浪。
从孩子上小学因为户口受阻开始,我已经知道没有一个当地户口在这里是多么难过的事。大人无所谓,而孩子是无辜的,凭什么同样是求学他要比别的同龄人有更多的麻烦,有更多的付出,而原因仅仅是他没有出生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他的户口没有打上这个城市的标签。2009年,我们咬牙举债在呼和浩特市买了一套房,目的就是能通过买房给孩子落个户口,换上一个城市标签。尽管买房时,开发商信誓旦旦,答应我们住上房后很快能拿上房产证,但是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我们的房产证还没有到手,靠买房落户的希望终于成了失望。在这期间,孩子又经历了一次户口的考验,上初中时,孩子又因为户口受到影响。万不得已,我将孩子的成绩和特长制成一个简历,寄到一些中学,希望能得到关注。感谢启秀中学,感谢马校长,孩子的这份简历引起启秀中学马校长的重视,他竟然亲自给我打来电话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决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被孩子抓住了,通过几轮考核,孩子顺利进入启秀中学学习。作为家长,我终于松了口气。但是,我也更对户口这东西更加敬畏了。
孩子马上就要上高中了,我天天都在关注着关于中考招生的相关政策,政策出来了,按照相关规定,户口不在本地的学生即使你再有完整的学籍,但对公立学校几乎无缘了。开发商那里还在扯皮,我们的房产证遥遥无期,孩子的户口也遥遥无期。孩子的户口最终没有落成,孩子中考在即,却只能另类选择,孩子如果想上同一所学校必须比当地的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
好在从政府和媒体上都有这方面问题的反映,各大城市的户口政策和教育政策有一点儿松动。但愿以后,孩子们能有个公平学习的机会,不会终生只烙一个标签,不要让户口这东西拴住孩子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