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家长必须知道的教育重要性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家长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就受到反对?孩子和你说过他的内心话吗?你知道孩子有几个知心朋友吗,你是其中之一吗?由此,我建议大家应认识到:“警钟长鸣,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孩子从出生、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孩子从小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自己成家后是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祖祖辈辈一直传承下去。孩子的教育是从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教育,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教育的问题是一直是家长头痛的问题。因此家长寄希望于老师的教导。殊不知,父母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怎么会这么重要呢?父母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一生实际上生活在四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母亲的子宫里,你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受外部的世界。
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家庭,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就进入了家庭。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实际上是依托父亲母亲和家庭成员来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尤其是人生的早期,他还不能独立地行走,他还不能独立地生活,他更要依托家庭。这个时候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第三个场所是教室。说校园还大了一点,因为上学以后进入学校,就进入了教室。过去在很多教科书里,没有把教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现象来进行观察。实际上,孩子在教室里生活幸福不幸福,有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他的成长非常关键。
第四个场所是职场,离开学校以后开始工作。在哪个单位工作,那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管理模式,都会对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场所中最长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一直存在,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所以家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非常不够。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相当长的阶段没有把儿童当作人看。我们的历史书里面有写儿童吗?很少很少。我们都是宏大叙事理念,儿童从来都是缺位的。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看到儿童,开始把儿童当作人看,开始尊重儿童。特别是有了联合国的《儿童宪章》以后,我们不得不把儿童当作一个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
但是有了《儿童宪章》,就真的把儿童当作儿童了吗?事实上,大量活生生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儿童来看待。童年,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搞心理学的都认为人的大脑目前叫Black Box,是一个黑匣子。但实际上对做家庭教育的人来说,我们要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儿童,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整个教育就会不一样。
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们一直倡导给孩子幸福,但是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幸福,是希望他当下不幸福,去达到未来的幸福。不是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幸福和不幸福有四种排列组合: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现在幸福,将来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我们的老师、父母几乎都选择第二个: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呢?
我认为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造就出来的。在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他可能会开出不同的花。在任何土地上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司机要经过培训才能上路,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他肯定是要撞车的,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难保。做父母的技术要求比当司机要高得多,但是恰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认定。

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

家长必须知道的教育重要性(图1)


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场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舞台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作为父母亲来说,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长不大的孩子。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生育功能使个体获得了生命,家庭的教育功能又浅移默化地影响个体一生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个体社会化所需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其它两种教育形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它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另外两种教育形态功能的发挥。
&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或其它长辈,以自己的思想、行为、语言、习惯及家庭气氛和环境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启迪、影响、熏染,以塑造和影响孩子的思想、性格、道德、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指的是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所受到的直接和间接全部家庭教育和影响。《诗经》中有“无父无顾,无母何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顾我文我,出我复我”,简明的概括了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对个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个体习得生活基本技能,获得角色认知,探索性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同时又是个体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及多样化的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个学校。孩子从出生到成人,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把一切希望都寄托给学校,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怀、信任、支持,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就受到反对?孩子和你说过他的内心话吗?你知道孩子有几个知心朋友吗,你是其中之一吗?由此,我建议大家应认识到:“警钟长鸣,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一、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 目前,农村很多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我们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 &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有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前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学前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现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过于简单,只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这些话没有错,但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时,这些话作用是不大的,或者说不起作用的。更有甚者,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教育子女,如打、骂,或赶出家门。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大有人在。据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
(三)小学生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理想选择
& 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据他们自己说,平时父母管惯了,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也有不少,他们希望父母给孩子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小孩子都愿意听赞扬的话,不管做的对与错,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打骂,有的孩子甚至当着父母的面说:“如果你们再打我,我就离家出走。”可见,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长给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孩子自行处理一些事务,最后家长可检查验收。
二、不良家庭环境的具体类型
&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孩子聪明伶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但若一味予以物欲上的满足,甚至放纵其健康的行为,只会平添他们的娇气、自私和霸道。
& 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目前常见不良家庭环境有: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崩溃了,常表现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继续上学,而父亲却坚持孩子辍学经商,为此经常吵闹不休,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三)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得高分数而给他们钱或买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为钱财读书,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家庭装修豪华,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享受,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安心学习,睡眠不足又影响次日的听课,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即一个和睦、规律、勤奋、充满生机的环境。在孩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时,不要干扰其注意力,避免高声喧哗,必要时“牺牲”听音乐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另外,固定的学习地点、充足的光照、室内空气新鲜、桌椅合适、整洁安静,也是必需的。
三、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的具体途径
& 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存在如此多、如此严重的问题,每个做父母的还能无动于衷吗?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呢?这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起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家庭成长起来的,家庭是人生起点的第一站,家长是孩子认识生活的启蒙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由于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自然成为孩子的效法对象。而家长所提出的要求,往往会成为子女的生活准则,家长与周围人态度和事,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说: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很多事例说明,家长的特点,也能成为小孩的特长。家长的脾气性格也能成为小孩的个性。因此,父母在小孩面前应率先垂范和做好表率作用。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将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一生是否过得美好和幸福。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 固然,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都不是万能的,唯一的和无条件的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特别是我国目前的“班级授课制”,还不能象国外那样“小班制”,可以分层教学、个别指导。如: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学生集体,一个教师要管理几十个学生,而要比较好的把握每个学生的差异是不容易的,一般都难以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因此难免出现教育上的疏漏,而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孩子是在家长身边长大的,孩子的优缺点,家长最了解,这就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针对性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所以,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孩子入学后,应当和学校紧密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
(三)家庭教育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