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清华大学教授: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

居住证积分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你会发现,在清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中学更辛苦;你会发现,研究生们经常说自己累成了一条狗;你会发现,青教师时不时会感慨自己过的是狗都不如的日子;你甚至会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你会发现,在清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中学更辛苦;你会发现,研究生们经常说自己累成了一条狗;你会发现,青年教师时不时会感慨自己过的是狗都不如的日子;你甚至会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为什么清华大学里这帮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呢?”

——清华大学 电机系教授于歆杰

在今年8月15日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电机系于歆杰教授的发言,给这些刚踏入人生新阶段的朝阳们灌了一碗新鲜滚烫的“人生鸡汤”。

喝这碗鸡汤前,学院君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于歆杰教授。

在线上课程遍地开花的今天,于教授早在2013年就作为清华大学推出的首门慕课任课教师,讲授《电路原理》这门课程。如今,这门线上课程累计报名人数已达16.2万人。

&而作为中国慕课第一人的他,除了获得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这一荣誉,还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

这位讲课具有“生命力”与“灵魂”的教授,在清华开学典礼上到底是如何激励这些高智商的新生们呢?接下来请听学院君为你解读,于歆杰教授在清华大学本科生入学典礼的发言。

清华大学教授: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图1)

&

如何在人生的马拉松中跑好清华这一程

清华大学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教师代表发言稿(有删改)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于歆杰

&视频来源网络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考上清华大学是你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最大成就。当然,你的人生也因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但是,别得意太早。如果你没能及时适应清华园这个新的环境,考上清华大学可能成为你整个人生中无法逾越的最大成就。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不是3000米中长跑,而是马拉松。

要想跑好清华这一程,我想得在下面3个方面做好准备。


1

为祖国繁荣与人类进步读书

于教授说:

清华大学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社会声誉,最重要的是很多清华毕业生身上都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精神气质。

换言之,他们身上有一股特殊的劲儿。这股劲儿使得不少清华毕业生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乃至领袖人物。

大家慢慢会发现,这些中流砥柱们都很好地将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也就是说,走进清华园,你不再仅仅是你家的清华学生,更重要的是,你是中国和世界的清华学生。

这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劲儿意味着,作为清华人,你就有了比同龄人更多更高的社会责任,要通过你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图2)

&

小编说:

于教授上述这番话,不仅是在指导清华的新同学,同时也是在指引每一位正处于迷茫期的同学。而这段话也回答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读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动荡的年代,“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感人至深。但在中国GDP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并且人民安居乐业的年代,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将个人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而且更要在实现国家繁荣的同时,实现人类的文明进步。

有的同学也许会反驳:定下“为全人类进步”而读书这样的目标,并不会对解微积分题有什么帮助。

但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你在大学内所感受的精神,所定下的目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为,甚至是结果。长此以往,你的发展空间会有天壤之别。

总之,比“为国家和全人类进步而读书”这句口号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心中要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2

把自强不息刻在骨髓里

于教授说:

毕业班班主任们最爱激励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拼命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你会发现,在清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中学更辛苦;你会发现,研究生们经常说自己累成了一条狗;你会发现,青年教师时不时会感慨自己过的是狗都不如的日子;你甚至会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问题是,为什么呢?

清华大学教授: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图3)

&

为什么清华大学里这帮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呢?

因为作为清华人,我们都逐渐地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刻在了骨髓里。只要你想变得更强,只要你想为祖国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你就需要持续地爬坡,就需要付出更多失败的代价,任何人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遭遇失败,是因为你在追求进步;屡次遭遇失败,是因为你一直在追求进步。

小编说:

很多同学在学习时都会存在一个误区:学习是阶段性的,并不是终身的。

于教授在发言中提到的清华师生“自虐”的大学生活暗示了我们,也许并不是高智商的人喜欢“自虐”,而是“自虐”的习惯造就了他们的高智商。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终身都在“自虐”。

正是“自虐”,这些在象牙塔尖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因为即使他们身边皆是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也从不曾因为一时的失败,就放弃追逐自己的目标。他们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到迟暮之年也仍然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所以这种“自虐”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的自律。

康德说过: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人生都是如此。

&所以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处,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自律,不畏惧失败,不畏惧走上坡的艰苦,要践行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才可以不断进步。


3

享受成长的痛苦

于教授说:

进入清华的本科生需要在中国高考成绩中至少进入前1‰,而高考成绩前1‰扎堆的地方注定是不平凡的。

有的同学发现在自己原先最擅长的地方别人很容易就比自己强很多,于是自信心遭到重创,感觉自己被完全否定了,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在梦游中度过,成绩更加不堪。

挫折教育,是每位清华新生都必须上的一课。

你会接受这个事实:要想在考试成绩上战胜某些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记住我的话,你是在跑马拉松。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一直在跑,一直在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才能领略人生爬大坡的乐趣。

我不少本科同学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其中的大多数当年学习成绩都不是名列前茅,他们都尝过成绩不如别人的痛苦,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地跑下去,享受着成长的痛苦和进步的快乐。

清华大学教授: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图4)

&

小编说:

很多同学在脱离应试教育后往往会迷失自我,找不到学习方法。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学习。

我们也不难在新闻中发现,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成绩要求越来越严格,名校大学生挂科退学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当初班主任口中的“游乐场”或懒惰的“温床”。

&而于教授上述这番话,直接点明了大学生需要享受挫折,享受成长的痛苦。

因为人生的起跑线本就不同,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赢家。同学们不必因为一时的同辈压力或迷茫而自暴自弃。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学习阶段时找准自己的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奔跑,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得偿所愿。

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的开学发言经@人民日报 转载后,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众多网友在评论表示自己备受感动,以后要向清华师生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看齐。

&不知道同学们看完于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有学院君的解读,有没有备受鼓舞,准备开学冲往图书馆或实验室呢~

&最后,也衷心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从现在起就给自己做个规划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