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各有千秋!中国有了不仅南方与北方,南方人,北方人还有很多人,才有了我们五千年的不败于别国的特性与民族之间的包容文化。大家都是中国人,相互人格方面就不要攻击了。
上海相对城市表现的属性是: 经济金融中心,北京: 政治与文化中心突出点,经济也是很强劲,可以查下北京经济数据,我记得金融业产值应该不低于上海,而是超过上海的。从民族与国家保障安全贡献来讲北京是第一,上海在城市经济方面贡献是还是排在第一的。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讲,大部分考虑的相对多的还是经济方面,上海还是在经济方面有很多建树的。相对对外来人员来讲有相对机会多点的。上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上海人的一些经济特征与为人处事,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上海积累了深厚的城市经济基础,也为老一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上海人提供了稳定的福利。上海人整体的社会福利在全中国是也排前位的,上海人民相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大部分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上海人做生意的比率相对低于广东,福建,潮汕,浙江等地区人民主要做生意属性的省份。-大家用心考虑下就能想明白,一个本地人做生意比率相对很高的地方,作为草根的外地人你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社会资源分配给你几乎为零的条件下做起来是多么难得事。
虽然事在人为,但成事10%的地方1万人在抢,50%成事地方1万人抢,你会选哪个?人一定要有完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经济角度,上海上演了太多咸鱼翻身的故事,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上演东山再起的很多创业故事...根据自己想法,自行选择那座城市。除了上边标题问答外,我还想说下,上海也好,北京也好,还有很多的美丽城市,农村都是我们的美好江山。经济为主的年代,上海对国家经济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国家面临战争,北京的作用是没有一座城市所能代替的。我们的祖国是由很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各个区域人民都有不同性格特性才造就了祖国5000年的辉煌。人民团结才是潮流,作为祖国复兴时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万幸,了解和尊重不同区域人。
我是上海籍北京人,两边都有我的许多亲朋好友,我也都深爱着这两个大城市。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北京遇到上海人问路,在上海遇到北京人问路。户口,一般人是不可以挑选的,如果让我挑,我会选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有父母的城市才是家。
新规定的出台
无非是上海为了加入& 抢人大战&打响的第一枪
8月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公布了《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
尽管标准分仍为72分,但今年的政策中新增加了这样一条规定: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非北大清华本科生的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怒怼新规定:
一
为什么歧视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
为什么偏袒北大清华的本科生?
上海你把复旦交大的本科生还放在眼里吗?
我不服!
仔细回味网友们的不开心,看来看去无非是绕着两个点转,其一是户口。
在网友们看来,上海,这可是魔都啊,我们辛辛苦苦打拼奋斗得不到的户口,就这么轻易地让北大清华的本科生拿到?
可上海的户口真的很难拿到吗?
从2005年开始,上海就开始实行积分落户政策,最开始是64分,后来变成了72分。所有达到分数的人才都能落户。
在评分标准中,应届生根据其学校档次、专业情况、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计算积分,只要满足积分的要求,不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工作,都可以落户上海。
有朋友在上海工作,她所在律所的上海办公室,几乎所有硕士毕业的新人都可以拿到上海户口。
如此看来,与挤破头都难以拿到的北京户口相比,拿到上海户口的几率似乎大了不少。
让我们再回到网友们的不开心上,第二点是,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
注意,网友们的点在直接。假如你是应届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你就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了。
新规定中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政策中写到,& 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才可以直接落户,而至于& 基本申报条件&包含什么方面,还没有具体说明。
也就是说,清华北大的应届本科生这一身份并不可以直接落户,你还需要满足条件,上海才考虑让你落户。
因而,上海落户政策的变动,并非是一个重要的变革,不过因为贴上了清华北大的标签,才会让舆论抖了一抖。
二
新规定真的能影响很多人吗?不急,先来看几组数据。
(图来自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来自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根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大学科生赴沪就业为2人;清华大学本科生赴沪就业约6人。
根据清北两校官网数据,近五年本科生赴沪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的毕业季已过,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如果选择就业,早就会在底或者初就会落定。
谁会等到上海在8月份姗姗来迟的新规定呢?
按照清华北大本科生到上海的趋势来看,明年这两所学校学生赴沪人数不会有太大增长,就算因为新规定的出台,增长人数也不会有有质的飞越。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首选就业城市早也不是北上广深等传统一线城市了。
新规定的出台,无非是上海为了加入& 抢人大战&打响的第一枪。
从开始,各城市开始出现抢人大战。
白岩松曾总结各大城市的抢人政策,为了能吸引人才的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也是费尽心思。
针对上海发布的新规定是否存在不公平,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永忠在采访中曾说,& 这是地方解决各自人口问题、劳动力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公不公平关系不大,应该从城市规模去考虑合理性问题。&
不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同,各城市出台自己政策和方法无可厚非。
三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就一定是人才吗?
经济学家斯宾塞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教育信号传递。在他看来,大学教育把人划成三六九等后,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
这也是为什么在& 抢人大战&中,上海对清华北大本科生的身份如此看重的原因。
当没有可能进行最精细的筛选时,品牌的力量不会让你失望,相信名校,不失为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毕竟清华北大出现人才的概率远超一般学校。
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们,都是站立在各个省市金字塔顶端的位置,不首选相信他们,那还能去相信谁呢?
新规定一出,尽管不少人曾批判这是对学历的歧视,但不可否认,强调北大清华的本科学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读书无用论&,带来积极的社会导向。
毋庸置疑,考上清华北大,中国都在欢迎你。
四
为什么上海在此次的& 抢人大战&中,落下了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
网友们不开心的点又来了:& 这个新规定是不是歧视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
这些为了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操碎了心的网友们,我们坐下来算一算他们的积分,看看他们是不是还需要绿色通道& 护体&?
先给硕士算一笔:
加24分;
加15分;
按照最低分数来,加2分;
你见过清华北大的硕士生没有过英语四六级的吗?加15分;
最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手里都会有标配的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证书:加7分;
好,我们就算以上这些荣誉,清华北大硕士生们都没有,加0分;
清华北大的硕士生们难道不会与工作单位签协议吗?加5分;
剩下的因素暂不考虑,这样算下来,一个清华北大硕士生的基础分是68分,一切分数算法相同的情况下,本科生的基础分是65分,博士的基础分是71分,距离72分分别有4分、7分、1分的差距。
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们,在他们的学生时代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获得过荣誉吗?
如果他们没有拿得出手的荣誉,在研究生和博士生考试的那一关就被其他的优秀人才挤掉了。
这样算下来,一个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他们达到72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一个本科生可能就不同了,与在学业江湖上混迹太久的硕士、博士生们不同,本科生能参与的活动会少一些,有加分项的地方会少一些,这样一来,上海为了能最大可能地引入人才,为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开绿色通道,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是那句话,考上清华北大,中国都在欢迎你。少年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