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根多夫错觉(我看错了你不是你的错)
作者:eric 时间:2023-08-20
导读:导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日常生活都不能离开眼睛。但是有时候眼睛就值得大家相信吗?有些图片会默默的欺骗你的眼睛哦。下面要讲的和神奇的10张错觉图片一样,都是十分神奇的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波根多夫错觉大家看这个图片是不是感觉两头不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它就是相连的,是不是比较神奇。这就是波根多夫错觉。假如一条直线以某个角度消失于一个实体表面后,随即又出现于该实体的另一侧,看上去会有些错位”。内在的神经机制为:视神经细胞在感受光线刺激的时候,也会受到旁边细胞的影响,并且在大脑对其加工的过
导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日常生活都不能离开眼睛。但是有时候眼睛就值得大家相信吗?有些图片会默默的欺骗你的眼睛哦。下面要讲的和神奇的10张错觉图片一样,都是十分神奇的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波根多夫错觉
大家看这个图片是不是感觉两头不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它就是相连的,是不是比较神奇。这就是波根多夫错觉。假如一条直线以某个角度消失于一个实体表面后,随即又出现于该实体的另一侧,看上去会有些错位 。
内在的神经机制为:视神经细胞在感受光线刺激的时候,也会受到旁边细胞的影响,并且在大脑对其加工的过程中也受到神经中枢的融和机制的影响。
和什么有关?
一条直线被两条平行线或实体遮断时,看起来被分割开的两条线段似乎不在一条直线上,这种错觉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越大,亦即直线被隔开的距离越大,错觉也越大。
2、直线与平行线的交角。当直线与平行线垂直时,几乎不发生错觉;直线越偏离垂直于平行线的垂直线时,错觉就越明显。这种错觉可供广告画面设计及其它方面运用。
重要的理论依据: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波根多夫错觉
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在解释错觉时和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好的,但这种理论只强调视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和机制的关系。例如,在波根多夫错觉图形中,如果给一只眼睛呈现倾斜线,给另一只眼睛呈现两条平行线,人们仍然看到了位移的错觉,这是用网膜上的抑制作用无法解释的。
结语:大家看了波根多夫错觉,是不是觉得十分
神奇呢?假如胆子比较大的,也可以去看看最恐怖的十大错觉图,相信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惊喜。
12下一页尾页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