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中国空间站成全球唯一轨道前哨!外国人上太空要先学中文了?

作者:eric 时间:2025-03-06
导读:2025年2月28日,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进入倒计时,中国天宫空间站成为全球唯一在轨运行的长期载人航天器。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太空合作格局,更令中文成为外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必修课”——天宫全中文操作界面...

2025年2月28日,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进入倒计时,中国天宫空间站成为全球唯一在轨运行的长期载人航天器。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太空合作格局,更令中文成为外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必修课”——天宫全中文操作界面与标识系统,迫使欧洲、亚洲多国宇航员开启“中文速成模式”。

“唉呀妈呀,干啥呢,咋整啊!”如果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话

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建造到运营均由我国独立完成,所有操作界面、设备标识均采用中文,未设置其他语言版本。这一设计源于技术自主权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考量:一是技术主权,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等关键设备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文界面避免了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的风险;二是效率优先,统一语言可减少多语种切换导致的操作失误,尤其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指令传达的精准性。

国际空间站原计划服役至2024年,但因设备老化加速,美国NASA已与SpaceX签订价值8.4亿美元的协议,拟于2031年前将其拖入大气层销毁。对比之下,中国空间站凭借模块化设计、电推动力等先进技术,可支持至少15年稳定运行,成为各国太空实验的唯一选择。

为抢占合作先机,欧洲航天局自2015年起与中国开展联合训练,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宇航员已系统学习中文多年,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中文名“马天”)自2012年学习中文,能流利进行技术对话;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在烟台基地与中国航天员同吃同训,甚至用中文接受采访;欧洲航天员需通过中文指令模拟测试,确保能独立操作实验柜、机械臂等设备。

美国因《沃尔夫条款》限制,长期排斥与中国航天合作,如今却面临尴尬局面,NASA多次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项目,均因科学价值不足被拒;美国网友调侃“当年拒绝中文,如今只能望‘站’兴叹”,社交媒体上“#LearnChineseForSpace”话题阅读量超2亿。

中国已与27国签署空间站合作协议,202落户上海上海人,undefined6年或将迎来首批外籍航天员入驻。正如德国宇航员毛雷尔所言:“学习中文不仅是技术需求,更是打开宇宙合作之门的钥匙。”这场“中文征服太空”的进程,既是undefined科技实力的彰显,亦是文明话语权的里程碑式跃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