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曾见证过一颗恒星爆炸事件,如今仍能看到遗迹!
在恒星演化的晚期阶段,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将经历剧烈的核心塌缩过程。这一过程会触发外层物质的剧烈抛射,形成一类高能天文事件——超新星爆发。
该现象在能量尺度上极为巨大,其在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可与整个星系的总光度相当,是宇宙中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尽管超新星在宇宙中并不少见,但人类亲眼目睹这一壮观现象的机会却极其稀有。
公元1054年,我国宋朝的天文学家记录到了一次极不寻常的天象。在金牛座方向,突然出现了一颗赤白色的“新星”,光芒四射,亮度之高竟能在夜间照亮书页,甚至白天肉眼可见。
当时北宋天文志《宋会要》对当年5月的一次异常天象作出明确记录。该文中记述:“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宋史·天文志》中也记载:"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根据该记载,这一“客星”在白天连续可见达23日,夜间则持续发光达近两年之久,表现出典型的超新星光变特征,包括突发性、极高亮度以及长时间可见性。该“客星”被命名为“天关客星”,其坐标大致位于金牛座方向。但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场超新星爆发事件
约七个世纪后,1731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片模糊的星云结构,并将其收录于《乌拉诺图书》星图中。该天体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M1),因其在19世纪初被描绘出蟹形外貌。
1892年,蟹状星云首次被摄入天文影像。1928年,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连续拍摄图像比对,发现该星云正以每秒约1100公里的速度膨胀,并据此反推其起始爆炸时间大约发生在900年前,与1054年北宋所记“天关客星”事件时间相符。二者在时间、空间和光度表现上的吻合,为历史天文记录与现代观测之间建立了可靠联系。
更让人震撼的是,1969年,天文学家还在蟹状星云的核心发现了一颗直径仅约30公里的中子星。这颗“宇宙灯塔”每秒自转约30次,其以稳定频率释放强电磁辐射,符合旋转型脉冲星特征。此发现证实了超新星核心塌缩模型,即在大质量恒星核心崩溃后,形成的中子星将作为超新星遗迹留存于星云中心。这也让蟹状星云,成为历史上第一颗被确认的超新星遗迹。
根据视差法与多波段观测,蟹状星云距离地球约为6500光年。尽管当时其爆发能量极高,但由于距离较远,对地球未造成实质影响。科学家认为,若类似爆发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数百光年范围内,其释放的伽马射线可能造成地球大气层化学成分改变,进而引发生态灾变。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比光速还快一万倍,瞬时的量子纠缠,是否违反了相对论?
- [科学探索]种舟十八号对接天宫!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会师,90后乘组创历史
- [科学探索]美国大搞“全女太空旅行”,西方吹嘘这是针对中国航天的重大胜利
- [科学探索]地月大救援——青春在深空探测征程中书写耀眼的中国答案
- [科学探索]直径两光年的太阳系,会成为人类文明永远的牢笼吗?
- [科学探索]让“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有力
- [科学探索]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科学探索]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科学探索]放着好好的地球不住,千里迢迢移民火星真的有必要吗?
- [科学探索]时间为什么不能倒流?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只是大脑的幻觉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