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已出舱,感觉良好。”
一个多月前,航天员陈中瑞说过同样的话,那是他首次执行出舱任务。这一次,神舟二十号乘组要执行的任务是在舱外平台安装脚限适配器和接口转接件,这有助于提高航天员舱外作业效率。
(一)
太空不像地面,舱外航天服的出舱时间是有限制的,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这下方便了,以前交通工具还要组装,现在开门直接上车。”陈冬说。
过去,航天员出舱作业需要依靠机械臂活动,出舱先要在机械臂的末端装一个脚限位器,等机械臂转移到上臂点后再上臂去工作点进行作业。
“以后机械臂不再需要通过航天员来组装脚限位器了,机械臂捕获之后航天员出舱直接上臂,相当于装脚限和拆脚限这两步省下来,后续出舱活动时间每次能节约大约40分钟,效率有极大的提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学东介绍说。
航天人数十年的拼搏,为航天员乘组换来了出舱活动的几个小时;神舟二十号乘组约6.5小时的出舱作业,为后续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节省了约40分钟。中国航天人就这样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追逐更高的梦想。
神舟二十号第一次出舱创下了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乘组入轨与首次出舱时间间隔最短纪录,第二次出舱安装的空间站团队设计的新产品又极大提高了往后出舱的效率。航天科技飞速发展,航天人接续奋斗,从千年飞天梦圆、到首次太空行走、再到实现空间建站,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他们脚踏实地拼搏攻坚的最好证明。
舱门关闭,任务完成,飞控中心大厅响起掌声。“宇宙无垠,寂静无声,这里没有风声雨声,也没有鸟叫和虫鸣,但是它并不寂寞,因为有无数颗星星点亮夜空,正像无数个航天科技工作者一直陪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前行。你们发出的一条条指令,保证了这次出舱任务圆满成功,我在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航天工作者致敬。”陈中瑞由衷地感慨。
(二)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日积月累的历练和点滴汗水的付出。
为了保障每次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航天员和地面支持人员都做了充分准备,包括正常操作、协同工作、故障处置、应急情况的应对,以及一系列在轨训练和演练等准备工作。
“我们乘组秉承‘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地面拼尽全力,太空才能应对有力’的理念。”指令长陈冬在出发前采访中说到。作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丰富经验造就的沉稳冷静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指令中。“我会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带领乘组以更加精深的专业素养,完成既定的全部任务。”
入选第三批航天员后,30多岁重返课堂的陈中
瑞需要在一年内学完30多门理论课程,很多专业课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陈中瑞始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每一次训练都全力以赴,每一道流程都牢记于心。
2023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扩大了范围,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也有机会成为航天员,王杰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王杰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在初期体能训练时与同批空军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差距很大,体测跑步被队友套圈,飞行手册操作慢队友一步,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时,那种“手抖得握不住筷子”的脱力感令他记忆犹新。为了尽快追上队友的步调,王杰经常给自己加练,他的训练成绩在一次次加练中逐渐稳定了下来。回望来时路,他说自己最深的感悟是:“人生要有梦想,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会对接,并为之奋斗,每一份努力都熠熠生辉。”
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航天战线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勇拼搏,稳扎稳打,力求每一次任务都
做到最好。
一道道指令被明确下达。
“神舟二十号,打开出舱舱门,完毕。”
“02,安装脚限位器到机械臂末端,完毕。”
“01,安装脚限适配器组合体,完毕。”
一次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