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颗宇宙天体来到太阳系,此前已在宇宙中飞行数百万年
2025年7月1日,NASA资助的ATLAS望远镜捕捉到了一个神秘天体,代号A11pl3Z,后正式命名为3I/ATLAS(或C/2025 N1),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三个星际物体,疑似是一颗彗星,直径约10到20公里,以每秒60公里的惊人速度穿越太阳系。
3I/ATLAS于2025年6月14日首次在ATLAS存档数据中被发现,7月1日确认其星际身份,2025年《Live Science》报道,其轨道偏心率高达6,远超太阳系内天体的椭圆轨道,表明它不受太阳引力束缚,来自另一恒星系统。
从数据上看,它的直径约10-20公里,可能是最大星际访客,远超1I/‘Oumuamua(100米)和2I/Borisov(<1公里),目前它正以60公里/秒冲向太阳,10月底近日点时可能加速至68公里/秒,轨道显示它是从人马座方向进入,穿越银河平面,然后来到太阳系的。
现在看来,3I/ATLAS是继2017年1I/‘Oumuamua和2023年2I/Borisov后,第三个确认的星际物体,回溯其轨道,显示它来自银河中心方向,可能是百万年前被另一恒星系统抛出,它携带了外星系统的物质信息,如氨基酸,可能揭示生命起源线索。
3I/ATLAS的轨道已由NASA和国际天文联合会精确计算:当前位置距太阳约4.5天文单位(6.7亿公里),位于木星轨道内,地球另一侧,近日点:2025年10月30日,距太阳1.4天文单位(2.1亿公里),接近火星轨道内侧。
最近地球:2025年12月,距地球约1.6天文单位(2.4亿公里),无撞击风险,离开:2026年,沿双曲线轨道飞出太阳系,永不返回。
尽管3I/ATLAS引人入胜,但拦截它超出了当前的技术能力:以60公里/秒穿越,即使今天发射探测器,也追不上,它的近日点时距地球2.1亿公里,发射窗口极短,9月底,3I/ATLAS因靠近太阳而难以观测,12月后重
新可见,至2026年逐渐消失。
尽管 3I/ATLAS 的观测窗口短暂且充满挑战,但全球天文学家已启动 “接力观测” 计划。哈勃太空望远镜已调整轨道,计划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初进行高分辨率成像,重点捕捉其彗发结构,当它接近太阳时,表面冰层升华形成的气体尘埃云可能揭示其物质组成。
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则将利用光谱分析技术,识别彗发中是否存在羟基、氰化物等挥发分,这些成分的比例能帮助判断它起源的恒星系统类型。
值得关注的是,3I/ATLAS 的超大尺寸意味着它可能保留了原始恒星系统的 “化石信息”。不同于小尺寸星际物体在星际空间中被高能粒子 “蚀刻” 得面目全非,其厚实的岩石外壳或许封存着百万年前形成时的化学印记。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一个争议点逐渐浮现:它的双曲线轨道是否完全由引力主导?
2017 年‘Oumuamua 曾因非引力加速引发 “外星飞船” 猜想,而 3I/ATLAS 的轨道计算中,科学家已发现微小的轨道偏差。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推测,这可能是彗发物质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而非未知力场,后续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将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
对于公众而言,12 月的 “近地时刻” 将是最佳观测期,届时,业余天文爱好者使用 8 英寸以上口径望远镜,有望在猎户座附近看到这个移动的模糊光斑。NASA 的 “太阳系门户” 网站已上线实时轨道模拟器,用户可输入坐标查询其在夜空中的位置,这场跨越光年的邂逅正成为连接专业研究与大众好奇的桥梁。
尽管无法拦截,3I/ATLAS 的出现已推动国际航天机构加速星际探测器的研发。欧洲航天局的 “星际访客追踪者” 计划提前至 2030 年启动,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具备拦截此类天体的能力。正如 NASA 首席科学家吉姆・格林所言:“每一个星际访客都是宇宙递来的明信片,3I/ATLAS 或许正书写着我们从未读懂的生命密码。”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