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孩子非常聪明能干,但是却不会尊重他人,有的孩子是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因此,用心去教会孩子应该怎样学会尊重,这也是对孩子最为重要的教育方面。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让尊重他人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品质,一种素养。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尊重他人,应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了问题。
老张正在和他的亲戚闲谈,他的孙子走过来拉他的胳膊,说要喝酸奶,而且是马上要爷爷去买。老张说:“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买。”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孙子突然大叫道:“爷爷,你给我闭嘴!”孙子这样对待他使老张在客人面前感到羞愧。但是使真正感到悲伤的是,孙子这样对他不是一次两次了。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有社会的不良影响,但更多的是家庭的影响。的确,任何看电视的人都会很快发现,电视节目充斥着孩子随便对大人回嘴谩骂的现象。但是,更多是妈妈养成了孩子这种无法无天的态度,而有时候是妈妈在善意与不知不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幸的是:尊重是可以培养的——即使是对那些已经养成目无尊长习惯的孩子也是如此。要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冬春换季的时候,母亲把放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该用得着的生活用品拿了出来进行整理。母亲意外地发现,儿子去年秋天才买的一双鞋子已经穿着不合脚了,虽然这双鞋子还比较新,但是没有合适的人可送,最后也只好决定丢掉。儿子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把鞋子丢进垃圾箱里去。但是母亲却阻止说:“别忙。”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这双鞋子,拿出鞋油和鞋刷,细细地擦拭、上油。儿子不解地问:“不是要丢掉吗?”
“是的,”母亲头也不抬地回答,“但这是一双还能穿的鞋子,捡垃圾的人或者别的人也许会穿的。我们要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做是对受施者的尊重。”
鞋子擦好了,亮得几乎让人舍不得丢掉。母亲把鞋子递给儿子:“去,现在你可以把鞋放在垃圾桶旁边了。”于是儿子照做了。
后来,母子二人在阳台上,隔着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那个捡垃圾的人快乐地、小心翼翼地收起那双鞋子,迈着比以前轻快得多的步子踏上归路。
丢掉一双已经不能穿的鞋子是一件太寻常的生活琐事,然而,故事中的母亲却把它演绎成了一个教育自己孩子学会尊重的故事。这位母亲拥有一颗对他人的尊重的心,这种尊重也会影响着他的儿子。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能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相信孩子也一定不会目无尊长。
当然,要孩子学会尊重,作为妈妈要对孩子有一些原则,
第一是必须经常地立下一些孩子不可以抗辩,必须遵守的规矩。不要每次都为必须遵守的规矩做解释,职场妈妈不必给孩子讲道理来说明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当然,有时需要解释一下遵守规矩的理由,但不要老是和孩子协商,因为妈妈是在做决定,不是在做交易。
第二是合理的限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在家里无法无天的孩子很难适应外部世界的限制,相反,权威能使孩子感到安慰。虽然有时孩子会不遗余力地反对它,权威使孩子感到家里有人掌着舵,使他们更有信心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这样,对孩子合理的限制会有很好的约束作凡,这便于使孩子学会尊重。
第三是要求孩子用尊重的语气讲话。许多孩子在最初冒犯了长辈以后都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对孩子的粗鲁语言不做出反应,过了一阵子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再在乎他的语言是否会伤害长辈。因此要对孩子的粗鲁行为进行“惩罚”。比如说,在孩子的粗鲁行为发生以后,你可以说:“你对我的不尊重使得我们家今天的氛围不和谐,所以你今天晚上说话的时间就得减少。”妈妈在家里要明确表示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我不认为打人是个好办法”、“我不认为我们可以伤害别人的情感”、“做了错事以后要道歉”等。
第四是要获得孩子的尊重,妈妈先要尊重长辈。我们得承认,并不是所有的长辈都值得我们的尊重,但是当成人在孩子面前贬低一个长辈的时候,孩子就得到了可以不尊重长辈的信息了。很高兴能为您解答您所遇到的问题,看得出你是为有心的家长,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 一个10岁的孩子,从出生以来大多数时间都和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父母对他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但是不能让他想当然的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可以从小事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说谢谢的习惯。为他做了什么事之后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例如给他买了新衣服,并不是父母有义务这样做,而是由于父母对他的疼爱才这样做。孩子年纪还小,人格的可塑性很强,只要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必定能学会如何更好的去感恩他人。 随后孩子转入学校生活,面对的是和自己年龄一致的其他孩子,没有人会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关心,爱护和谦让他,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可能会向父母抱怨很多事。这时候父母不应该由于过分的溺爱而把问题都归结于他人,应该教会孩子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学会换位思考。无风不起浪,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一定有他的原因所在,无论这个人是大人还是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探究一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帮助孩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然后让孩子处在自己的对立面想一下,这个时候他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同样在父母和同学有事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听取他的意见,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让他享受帮助别人之后的成就感。从这些小事做起,一定可以教会孩子如何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 10岁的孩子,认知水平在各个方面还都不发达,一些事情很难做到顾全大局。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粗心大意,很大程度上是态度问题。要让孩子知道,这并非一件小事情。要让他明白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的道理。要端正孩子的态度,马虎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无所谓。其次要锻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做完作业之后,让孩子自己检查,看其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应该如何改正,在最初的时候为什么会做错,到底是那里出现了错误。这样对帮助孩子改掉马虎的毛病应该会有所帮助。在改正孩子马虎毛病的问题上家长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一看到孩子马虎就批评或惩罚他,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马虎的毛病。要注意引导您的孩子主动去发现自己马虎的毛病,进而让他自己建立想主动改正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