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
克服懒惰的习惯:
1.要学会微笑。
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亲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喜欢你,重视你。
2.做一些难度较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的事。
3.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生气。
4.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努力,积极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懒散是成功的绊脚石。有懒散习惯的孩子,做事情喜欢等、靠、要,从来不想去主动争取,这样下去,最终只能一事无成。相反,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孩子,才会达到目标、实现梦想。所以,父母一定要纠正孩子身上懒散的恶习,,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改变孩子懒散的习惯父母做到老师以下说的三点即可。
1、帮助孩子改掉懒散拖拉的习惯要从自身开始
家长做到言行一致是极其重要的。父母想在孩子身上培养某种品质,首先应从自身开始,让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工作的情景,这对培养孩子的勤奋品质会非常有利。
2、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让孩子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碗、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磨炼孩子的耐力。
3、为孩子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
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扭转被动的思想。
4、指出勤奋努力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因素
尊重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根据成绩去比较他们。每个孩子能力各异,最重要的是使每个孩子都取得进步,这些进步就要依靠每个孩子自身的努力。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父母,应当对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所隐含的努力予以更多的注意,并且承担起培养孩子坚韧品质的职责。
最后,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浩成学生懒静自理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会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特别是对于如今的独生子女,都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他们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缺少独立性,导致了懒散的形成。
老师所介绍的方法只是提供给您进行参考,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能的,造成孩子拖拖拉拉、懒撒的坏习惯原因有很多,所以说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详细原因才能更加准确的、快速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遇到了困难可以求助智择优教育在线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导师,导师会根据孩子不同情况来为您提供合适的教育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