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喜欢顶嘴 家长应该怎么办是好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家庭人口结构合理了,经济发展了,子女的教育也得到了保障,在下一代更表现出生育观念超前,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主要表现在城市和部分文化相对较高的农民,现在农村也普遍较多的出现了独子独女的家庭,主动放弃了政策内生育指标。

孩子爱顶嘴,都被父母看作是不听话的表现。其实,有时候顶嘴正是孩子独立思想和特别个性的表达。
大凡孩子与家长顶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虽做错了事,但是对父母漫无边际、长篇累牍的说教感到厌烦;
(2)孩子犯错后有了悔改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处理不冷静,让他们感到家长有些小题大作;
(3)孩子没做错事,但却遭到无端的责备;
(4)父母逼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立即去做的事;
(5)父母之间闹矛盾,孩子无端受牵连。
& &一般来说,顶嘴现象发生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没顾及孩子感受:比如孩子正在玩的兴头上,你却让他立即停止去睡觉;二是缺乏足够的交流: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就会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溺爱的结果:被溺爱的孩子对长辈有恃无恐,语言上产生顶撞就不足为怪了;四是反面榜样力量:如果父母经常和家庭其他成员顶嘴,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加以运用。
从以上几点看,孩子和父母顶嘴的确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父母亲应当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多下些功夫!同时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现在的孩子毕竟接受教育早,接触的传媒多,而且顶嘴也是孩子不良情绪得以宣泄的一个途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要慎重对待,对于真的顶嘴要合理应对,对于个性表达的“顶嘴”却要适当鼓励。但是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顶嘴多半是由于他们还没学会恰当地表达,父母没必要因此发火,更不能借题发挥,甚至因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迁怒于孩子。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遇事冷静,赏罚有度
作为家长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
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父母应明白,孩子向来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顶撞你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当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图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这孩子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父母缓和气氛和自己的情绪。父母这么做也是给孩子做出了一个榜样,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父母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注重言传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自己都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教导,而不再顶嘴的。
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的害处。如果真是因为溺爱造成孩子顶嘴,那只能是从治根开始。只有把对孩子溺爱的氛围驱除了,顶嘴现象才能减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阵线,如果孩子不听话,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让他承受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
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做父母的不应该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给孩子申辩权利
即便知道它们在狡辩,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选择将功补过的办法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顶嘴的习惯,就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中华大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育和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生育大户。由于子女众多,家庭经济紧张,在教育方面无力送读,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甚至文盲,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计划生育势在必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家庭人口结构合理了,经济发展了,子女的教育也得到了保障,在下一代更表现出生育观念超前,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主要表现在城市和部分文化相对较高的农民,现在农村也普遍较多的出现了独子独女的家庭,主动放弃了政策内生育指标。
因为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全家都把小孩视为掌上明珠,孩子们得到了丰裕的宠爱。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惜放弃农村家庭,进城租住陪读,中小城市的家庭也有放弃了工作专门到省城到京城去陪读的,大城市的甚至到了国外陪读。由此可见,现在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如此用心”。
由于家庭独子独女,人们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出现了问题——溺爱。溺爱就是指父母或其监护人过度关爱子女出现的为其所欲所需不论正确与否而竭力满足的一种温室性的“爱”,也称中国式溺爱。
中国式溺爱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一是家长们年少时经济条件差,没能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再说当时父母对上学有偏见,上了学也是回家种地,浪费钱财,女孩更是不得送进学堂,因为父母说了即便上学出来了也要嫁人,自己得不到好处,索性以此理由就不送女孩子上学了,所以当时没能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或只是处于扫盲状态,不能满足适应社会所需。当进入知识科技年代后,自己吃尽苦头,因为文聘或专业技术所限,自己被挡在财富大门之外,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虽然通过自己的苦干,挣到了钱,家庭条件改善了,吃穿不愁,还有了积蓄,在经济上来说上得起学了,但是自己已错过上学年代,目前只能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因此就在孩子生活教育上大量投入。
只要孩子想要的,不管多贵,不管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概满足,甚至到了摘星星摘月亮的地步。为了孩子,他们甘愿吃苦、受累、流泪、流血……二是隔代教育,由于孩子父母上班或外出务工,孩子基本都是爷爷奶奶或是外爷外婆带。而他们对孙子更是疼爱有佳,一切都是围绕孙子怎么高兴怎么满足,同时他们深知帮子女带孩子实际上是端的一碗滚烫的油,他们最在乎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习上能学多少学多少,学什么也无所谓,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再学不迟。同时老人们以孩子调皮为乐,经常借孩子之名给老伴儿出难题为乐等等……三是孩子父母因孩子犯错被批评或是挨打时,爷爷奶奶出面庇护,声称要为孩子出头。孩子父母失去威信,不敢批评教育孩子,孩子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信马由缰,放纵自由,任其发展。
溺爱的严重危害:一是培养了孩子们怪异、孤僻、懒惰、自私、专横、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性格怪异孤僻,根本不听大人的话,自己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成,谁都拦不住的,喜欢独自玩耍,排斥其他人参与其中。这样的孩子基本都很懒惰,作业基本上都是一拖再拖,从不帮忙大人做家务。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都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霸气专横。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此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待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二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过度依赖。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事要大人陪伴。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都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成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三是学校教育不能正常进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四是独立生存能力低下,不适应社会。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就会引起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愿望。五是叛逆性心理强,目无法纪,易走上犯罪道路。被溺爱的孩子平时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违法犯罪的概念,即便惹了事,大人会主动去摆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负责任。六是回归社会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于被溺爱的孩子能力低下,有可能一事无成,且生活成本较大,最终有可能成为家庭以至于社会的负担。

溺爱如何矫正?一是要平等对待,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教育孩子要平等,不能同等条件下给的太多也不能太少。坚持原则,不能随便让步或是为解决问题随便承诺愿望。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为是孩子,就给予特殊待遇,孩子犯错了就给予特赦,而不接受惩罚。二是要有错必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孩子犯了小错误,给他讲明白,责令改正错误,鼓励做文明优秀的孩子,三是要避免隔代溺爱。四是要从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喜欢顶嘴 家长应该怎么办是好(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