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茶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县茶业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骆驼九龙黑茶文化园召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立江、金华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钱世茂、省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县领导李唯、陈进一、邹子伟等出席会议。
近年来,茶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我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称号。“武阳春雨”成为中国放心茶推荐品牌、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中华文化名茶。“骆驼九龙”搭乘“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时代快车,一路飘香独联体及东亚、西亚、南亚、东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茶叶已成为我县人民增收致富的一片金叶子,成为我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会议选举陈进一为县茶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长、俞学文为县茶业协会第八届会长,并聘请了钟明祥等9位代表为县茶文化研究会第二届顾问。会议还举行了《武义县茶文化研究会—上海市虹口区茶文化学会共同推动茶文化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唯要求,新一届茶研会和协会要发展我县茶事业,建强协会筑牢平台。不断深化探索自身组织建设、会员培养、学术交流、文化挖掘等各项工作;要传播武义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继续讲好武义茶故事,将茶产业发展与区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要做强武义茶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立足自身职能,发挥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加速推动我县从传统茶业大县向现代茶业强县迈进。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记载,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其中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皆在今天贵州境内。
在清朝,贵州茶叶市场初具规模,贵定云雾茶,都匀鱼钩茶,金沙清池茶,开阳南贡茶,海马宫茶等20余只地域名茶因作为贡茶被广为熟知。
B二等奖-安成武-茶山夕照wps图片.jpg
茶山夕照
1980年,在贵州晴隆和普安交界处,发现了一枚距今数百万年的茶籽化石,更是极大提升了贵州茶的历史地位。
漫漫茶马古道与盐茶古道,在岁月的深处诉说着历史沧桑。在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浸润中,贵州茶事绵延不绝、广布民间、接续流变。如今,“茶文化”正成为贵州打造茶产业的重要“软实力”,为贵州茶的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工场掠影 邹火娟 摄(2) wps图片.jpg
茶工场掠影
千百年沉淀下的黔茶文化,多样化的古老茶基因优势,以及科学的管控体系相结合,孕育出了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黔茶品牌。1915年,“都匀毛尖”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百余年间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茶杯一等奖”“中华老字号”等100多项殊荣。品牌价值达211.49亿元。成形于抗战烽烟中的“湄潭翠芽”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88次,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
看今朝,多彩的贵州茶文化正得到发扬光大、不断升华。看黔中大地,正将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传承相融合,让栽茶、采茶、品茶等传统民间技艺、乡风民俗不断发扬光大,丰富茶产业的内涵,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发展生态茶叶观光园为平台,以弘扬茶文化为支点,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勾勒“醉”美茶园,传颂贵州茶故事,让贵州茶香神州飘逸,四海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