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什么方法 及让孩子自主学习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父母亲的夸奖会激励我一生都去创作、去奋斗、去进取,让我收益无穷。同样,我用这种方法激励我的儿子。因此,经常适当的夸奖会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特别是对待学习满腔热情,骄傲而不自满,孩子从小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后,学习就成了他的自觉行动了

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父母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父母注意: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两岁半的萌萌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萌萌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萌萌非常开心。不久,萌萌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幼儿园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父母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父母都能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相关文章 我和家长的“七点共识” 入托太早,亲情淡了 为啥孩子在家在园两个样?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经常反思,如何引导孩子逐步成为一个热心学习、独立、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这可以说是天下最复杂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进行培训的工作。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做得究竟怎样?尽管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已经成功了。 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跟着呓呀学语,在悉心的呵护下蹒跚学步,这实际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模仿,这种模仿将一直持续到初中阶段,先是模仿言行举止,而后是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学龄前儿童,如果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看报写文章以及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他就会拿着蜡笔扒在地上涂鸦,举着小人书问这问那,当他弄懂一个问题,那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他都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并且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极其重要的过程。要让美和丑的概念从小铭刻在孩子们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鄙夷假、恶、丑,并把这种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变为自己潜移默化的行动。 当然,很多时候,好奇心也会趋使孩子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此时不要一味的批评,而要耐心的开导,让他明白不能做的原因和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家长自己都没有办法保证不犯错,怎么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只有犯错了,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对的、不该做的,才会去改,才会有意识的避免下次再犯错。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心就是学习的兴趣。 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重智育、轻德育,只重理论、轻实践,只重学习、轻生活,这样对孩子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高分低能”、“自私褊狭”。教育孩子遇到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动脑筋去解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有时要有意让孩子吃些苦,经历点挫折,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辨别是非,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点苦难和挫折对孩子来说,既是磨练意志,也是积累经验和增强自立能力,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的家长,其实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比生活舒适、安逸更重要! 孩子的虚荣心很强,处在模仿阶段的孩子最容易互相攀比,争强好胜,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夸奖,而不是无端的指责或打骂,有时很小的一点打击就会使孩子心灰意冷、丧失斗志,心情变得很压抑,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信心。父母和老师的夸耀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这种激励将帮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促使孩子更加刻苦、更加努力的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困难。 父母亲的夸奖会激励我一生都去创作、去奋斗、去进取,让我收益无穷。同样,我用这种方法激励我的儿子。因此,经常适当的夸奖会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特别是对待学习满腔热情,骄傲而不自满,孩子从小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后,学习就成了他的自觉行动了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什么方法 及让孩子自主学习(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