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 涣散,在学校上课时总是动个不停,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在坐位上动个不止,或者就去惹别人,影响别人学习,一节课就没几分钟的安心时。在家里,表现得更是“肆无忌惮”、“胡搅蛮缠”。建议父母本身要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许多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父母没有自控能力。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有情绪障碍的孩子背后,都隐藏着父母的一些心理问题。试想,一个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的父母,情绪自控的方法策略:
策略一:注意力转移法。在孩子情绪不良时,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例如,当孩子心里感到难过时,你可以引导他:“难过时可以找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做。你现在愿意看看电视还是出去玩玩?”引导孩子在两种选择中挑选一种,在挑选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转移。 策略二:延迟满足法。当儿童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产生积极的 思维 :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的。
策略三:自我意念控制法。鼓励儿童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让幼儿在愤怒时默数“孩子太莽撞,父母怎么引导?
少儿时期的很多孩子在过马路时会横冲直撞,不注意食品安全,不懂得回避风险,不会处理突发事件。慢慢地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的胆子大了,加上有点不知深浅,更容易出问题。因此,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引导他们少一些冒险, 多一些谨慎。
一天中午,儿子小飞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就在他走到十字路口时,亮红灯了。但是当时街上车辆并不多,他看了看旁边没车子经过,就马上猛蹬了一下,直向对面冲去。
就在这时,一辆浅蓝色的小轿车急驰而来,与儿子相撞。好在最终儿子只是胳膊蹭破了点皮,并无大碍。看到孩子都上初二了,还不让人省心,我真的很担心。平时该叮嘱的已经叮嘱了,他怎么一点都不长记性呢?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地地道的半成人;而且,经验缺乏、心理稚嫩的他们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方面,均与成人相差很远。总的来说就是,他们做事风风火火,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冲动而做出一系列难以挽回的憾事来。
去年冬天,街心公园的一条小河完全结冰。有一次,几个初中生结伴在上面滑冰,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咔嚓”一声,冰面上出现了一个冰窟窿,一个孩子瞬间就掉了下去,另外一个孩子看见了,想伸手去拉,结果自己也掉了进去。剩余的几个孩子见状,都吓得不知所措。
好在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第一时间将孩子从水里救了下来。知道这件事后,我心有余悸:难道青春期的孩子都不知道危险?
水边、建筑工地、窗口、井盖……一切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危险性极高。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少一些冒险,要让他们敬畏生命。
方法一: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价值,不要盲目逞英雄
青春期的孩子血气方刚,一般都缺乏对生命的可贵的认识,因此,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责任。
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他们才不会盲目地冲动和冒险,随时逞英雄。
任何时候盲目逞英雄,最终伤害的不仅是自己,可能还有别人。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做事易冲动;同时思想比较单纯,想问题也比较简单。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这一特殊时期的正常表现。
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诫他们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在帮助别人之前要想想自己做这件事是否会伤到自己。
方法二: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易暴躁,渴望成长,渴望自己做主,会出现很多心理变化,因此,父母的重要责任就是将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告诉他们。
比如,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了解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教育孩子在遇到被侵害等情况时,学会脱险的办法,并向信任的人诉说,或到公安部门报案,请求帮助;传授给孩子必要的防暴技能和措施,如自卫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