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于是乎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识字、算术、舞蹈、琴棋书画......等等;但结果往往总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许多孩子容易分心、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
在3-12岁的儿童中,有40%左右的儿童出现上述问题,并把这种症状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没有给予幼儿更多的户外活动及体育活动方面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导致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
这时需要进行训练来加以矫正。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年龄是3—12岁。这个时段,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儿童成长发育有多重要?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锻炼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与矫正体育等5类。
体育锻炼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与基本技能;
培养道德品质;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保证儿童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儿童少年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其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功能都有其明显的特点,体内新陈代谢活跃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智力和心理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
因此,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思想、道德、意志和品质的培养与形成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儿童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儿童成长发育有多重要?
体育锻炼时,人体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使正处于造骨时期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大大改善,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造骨过程进展加快。运动过程中,骨所承受的压力对软骨板的生长能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软骨板的增生;
体育锻炼时,肌肉紧张工作,为了保证肌肉对氧及营养物质的需要,肌肉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达安静时的15—30倍。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肌肉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由于肌肉长期供血良好,肌纤维逐渐变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加、肌肉工作的能力及耐力也都相应地得到提高。
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肌肉重量可达体重的50%。长期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关节韧带变得更加坚韧和结实,关节自身也更加灵活和牢固。家庭是个体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又是影响子女最基本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而处于家庭中的主导者家长又扮演着的主导作用,在如今社会化机构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通过学习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来进行社会化的。人的体育社会化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家长对其子女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社会化执行者的家长的自身体育素养是影响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武汉市城区的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及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家长体育素养因素对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情况的影响作用,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的发挥家长在培养幼儿体育兴趣、增强幼儿体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的研究如下:1.家长的体育素养是影响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的体育态度、家长的体育行为、家长的体育情感与体育经历、家长自身的因素等因素都是影响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2.家长的体育态度对幼儿参加体育运动方面,家长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对体育影响的认识以及参加体育的目的等方面,都对幼儿有影响。会造成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有兴趣的家长对其子女喜欢体育运动的比例也会较大,这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根据本研究需要确定幼儿体育行为主要是指幼儿的显性体育行为,即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次数、场所、组织形式及体育消费方面。家长对幼儿这几个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表明,长时间坚持参加运动的家长对其子女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都与幼儿和家庭成员中主要陪同人有直接关系。4.家长的体育情感以及体育经历对幼儿参与体育运动有影响作用。主要从理论角度来研究体育情感和体育经历对子女的影响,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和支撑。5.在家长自身影响因素上,主要从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收入状况来研究其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在职业方面,教育科研工作者家长的子女参加运动的比例最高,对子女的运动培养情况也最好;劳动服务者的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最低。文化程度方面,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其子女参加运动情况就越好,反之文化程度越低情况就会越差。在家庭收入情况方面,家庭收入处于中等水平(5千元至一万元)家长的子女的体育参加情况最好,在收入低于五千元的家庭其子女参与校外体育运动的情况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