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健康观念的5个健康要素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人体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情绪健康:情绪涉及到对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所谓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当然,生活中偶尔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均属正常,关键是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
3、智力健康:智力健康是指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有许多方法可以使大脑活跃敏捷,如听课、与朋友讨论问题和阅报刊书籍等。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使其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4、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属于一种心理上的健康,它包括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意志品质,精神情感等等,绝非一句话就能概括。
5、社交健康:社交健康指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此能力使其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也会少生烦恼,心情舒畅。
健康的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身体不健康会导致情绪不健康,缺乏精神上的健康会引起身体、情绪和智力的不健康等。在人的生命长河中的不同时期,健康的某一要素可能会比另一些要素起更重要的作用,但持久地忽视某一要素就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险。只有当人体的每一健康要素平衡地发展,才能称得上处于完美状态,才能真正健康和幸福地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4种影响
1、能产生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学生在适当的体育活动中,会产生最优化的运动愉快感。这种运动愉快感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是很大的,体育运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作用,人通过体育运动,爆发出来的不仅仅是能量,同时更重要的是释放了积压的不愉快情绪。体育运动伴随着血流量和吸氧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控制抑郁,因为抑郁通常与低肾上腺素分泌量有关,运动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
2、能缓解紧张的情绪。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的指标。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运动会产生显着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3、能增强自我控制感。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可更多体验到成功感和竞赛感,也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压抑感的释放,有满足感,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效益。
4、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体育运动有助于个性的形成,因为体育运动一方面是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便于磨炼人顽强、坚韧、自信、勇敢和机智等品质。
三、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健康的积极作用
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人的身体发育及脑力与体力劳动都需要大量营养物质;
同时,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消化系统分泌的消化液增多,消化道的蠕动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得更加充分和顺利;
体育锻炼能使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腹肌大量活动,这对胃肠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对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例如:腹肌过分松驰无力,往往容易导致内脏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同时,利用体育锻炼使人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的良好作用,来作为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等疾病的手段,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以其特殊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了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的重视,社会上兴起了各种体育运动的热潮。体育具有很多的功能,其中最基础是强身健体,身心愉悦,在运动中实现完满的健康状态。这是体育最原始的功能,是体育运动生生不息的源泉。另一种则是衍生功能,如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等等。这种派生功能也是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是体育能够更好发展的必备条件, 也是体育价值日趋完善的重要条件。
对于个人及教育而言,通过强烈的身体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各种形式的群体活动,体育运动培养了更健全的人格,使人们更加自信。对于社会而言,体育运动给社会生活注入了活力,协调了人际关系,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这种社会化效果,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的交往、学习、工作与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青少年犯罪,轻生自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仇富仇官心理等种种问题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尽管政府、社会已经采取了很多方式来规避这些问题,但是依旧无法解决。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递方式,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体育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影响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很棘手头痛的问题莫过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以前,青少年犯罪问题更多的是发生在西方的国家。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中国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我们却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这方面教育难辞其咎,不管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正直的品行以及健全的人格。
而当今的教育显然在道德人格教育方面显然做得还不够或者有心无力,一个本来就难以被理解的道德品质或者好习惯很难仅仅通过简单乏味的说教让学生充分理解接受,而体育在这方面却有它独特的优势,体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体育运动需要身体参与其中,这种肢体的运动因为有别于平常的教育,更加直接的让学生实践,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因此更加被容易接受。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育锻炼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这有助于磨炼、培养他们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特性。
1.体育运动中需要自觉主动的意志。不通过锻炼,不可能拥有强健的体魄;不通过体验,不可能掌握运动技能。体育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机会依赖他人代替你去实现计划,需要自己作出抉择并主动实施。一切体育行为都需要自我的努力与实际的体验。
2.体育运动中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体育活动中有许多需要不断克服的困难:比如游泳、跨栏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比如长跑中的极点、动作的难度、恶劣的气候、主观的畏惧心理等,这些运动项目是培养学生机智勇敢、自我忍耐力、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3.长期艰苦的训练能培养人的坚韧性。大的成功总是伴随着大的困难,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去对付困难。在势均力敌的体育比赛中,意志品质强的队常常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人们要面对为达到预定的目的所遇到的种种危险和困难,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正确对待自我、征服自我,有时候远比征服其他外在困难更难。意志努力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得到锻炼。在体育训练中,每前进一步,学生都必须付出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因此,长期系统的体育训练能有效地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4.体育运动能有效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为尽快实现目标,运动员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掌握和运用新的运动技术与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7616461方式。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只有明确了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质,成为合格建设人才,学生才能自觉地培养意志品质。其次,教师可利用竞赛法、游戏法等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在竞争条件下或游戏中进行学习和练习,自觉遵守纪律,顺应条件变化,培养机智、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独立创造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另外,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应结合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队列练习,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只要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