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需要一定的好胜心。好胜心强的孩子,通常不甘落人后,总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能保持一份积极参与的心态,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2、好胜心并不等于进取心,与进取心不可相提并论。好胜心只是重在一个赢的结果,是进取心的起点,而进取心则是以好胜心为起点,经历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3、什么都争强好胜,可能是关爱缺失的表现。因为家庭教育失当,造成小孩缺少安全感,于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加以补偿,什么都要争第一,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而得到内心的满足,实现内焦虑与现实存在需求的平衡。
4、家长要细心呵护孩子的好胜心。有好胜心是好事,引导得当能够邀发孩子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雄心壮志,最终走向人生的辉煌。但如果引导不当,可能会向自负与自卑两个极端游离。好胜心强的孩子,往往争强好胜,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幼童,他就是要赢,没有任何理由,大人要注意正确引导,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一味迁就,否则会养成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负。因为这种自负,一旦在现实中碰壁,转而有可能演化成一种自卑,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甚至衍生出一种极端心理——嫉妒。
&
5、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凡事尽力就好 。可以拼命地去追求成功,但不期望一定就能成功的心态去对待事情,毕竟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是第一,但不可能事事都做到第一,有时候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挺好。
我觉得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想赢不是坏事,要赢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鼓励的态度引导孩子,可不知怎么搞的,在我们一片片热烈的充满"赏识"的目光中,孩子们却变得越来越骄傲、自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脆弱、不堪一击……孩子们究竟怎么了?难道这都是赏识教育惹的祸吗?其实,赏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家长在运用过程中往往过了度,才使得孩子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赏识不等于吹捧,也不等于包庇与容忍,在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过多的表扬
表扬是对孩子积极行为与反应的肯定,但不可过于频繁,否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表扬成瘾的人,常常因为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他人的溢美之词,不然就可能不想去完成任务,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得到表扬。
过于极端的语言
在肯定孩子的时候,如果常说:"你是最聪明的!""看看,谁都不如你弹琴好!"如此的赞美会使孩子变得自大和目中无人。当孩子发现自己并非家长所说的"最好的"时,会产生疑惑、愤怒、无法接受。
不敢批评
某些家长认为,批评与指责会挫伤孩子自尊心,只有表扬与鼓励才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一个终日生活在表扬中不知批评为何物的孩子,就如同一只被溢美之词充满气的皮球,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瞬间爆破,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该有的韧性。
有目的地实施赏识教育,适时加以挫折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孩子终将走向社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都需要他靠努力去争取,这其中需要自信和勇气,更需要恒心与百折不挠的毅力。要学会争取,也要学会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