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弄清楚父母离婚的真正原因;孩子在与自己的伙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也会遇到别人提出各种有关问题。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向孩子作出他能理解的解释,帮助孩子应付这种场面,正确对待各种询问。而且单身父亲或母亲本人愈是平静,愈是自信,孩子的反应也愈少病态。但是,对幼小的孩子,还是尽量不要让他们参与和离婚有关的成人谈话。 离婚后,孩子通常是由母亲抚养的。这里想探讨一下单身母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当然,一般来讲,这对于单身父亲的家庭也适用。有的母亲害怕孩子的父亲见面后,会对自己冷淡,就千方百计不让孩子与父亲见面,甚至恫吓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当孩子懂得了自己是父母竞争的对象时,他可能会反过来利用这一点。 有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提起父亲,好像孩子从来就没有过父亲一样。这种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亲极力贬低父亲,努力让孩子相信父亲是坏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了。即使情况果真如此,这样的教育方法也不好。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批判地对待母亲,不再尊重母亲,还会把由于没有父亲而产生的委屈、恼怒转移到母亲的身上,这样反而破坏了母子间的关系。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把父亲看成是普通人,客观评价他的优缺点。当然,对母亲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有根高的自身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中的痛苦。但只有这样做,才能建立正确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础,使孩子承认母亲的威信。 在不完全家庭中,家长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和孩子的密切接触及相互理解。有的单身妈妈认为,自己做母亲的责任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给予他正常家庭的孩子所有的一切。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孩子长大后自私、粗暴,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企图用孩子来充实自己的全部生活,这是单身母亲最普遍的错误。孩子迟早要离开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并建立自己的家庭。
总想把孩子栓在自己身边,实际上是破坏了孩子的生活。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的成效不直接取决于完全家庭还是不完全家庭。家庭教育也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关键在于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盲目的自我牺牲和奉献是不能使孩子幸福的。单身父母亲当然应该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做很多事情。可是真正爱自己孩子的母(父)亲,必须不仅考虑孩子,而且应该也考虑自己,考虑其他人。
在刚才写的一篇文章里讲了我家孩子希望可以陪他的妈妈吃晚饭,可是被孩子的妈妈冷漠地回拒。其实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家并不是第一次才发生过,在我们家孩子才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晚上,可能是在过年期间,孩子跟他的妈妈说想要吃“大包子”,先是讲了好几次,可是孩子的妈妈理都没有理他,然后孩子就哭起来了。
一开始哭的声音还比较小,到后来声音哭得越来越大,最后孩子的爷爷奶奶听到了,就过来问是怎么一回事,后来,不是我去给孩子蒸的就是我的妈妈去给孩子蒸的包子吧,反正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包子都是预先都蒸好了放在冰箱里面,每次要想吃的时候,再在电饭锅里倒些热水,馒头包子放在电饭锅的蒸笼里面,插上电源,按下开关,一会就蒸好了,舀一碗锅里的开水,吃着蒸笼上面的包子和馒头,喝着碗里的热水。以前,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我家孩子妈妈非常冷酷无情,非常绝情,对待我就算了,对待她自己亲生的儿子也是这样子,她已经习惯了,我也跟她沟通过,她自己不觉得有什么过分之处。
今天,孩子妈妈再次和孩子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就在思考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她没有不想跟我过一辈子,她没有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她没有对公婆有太大的仇恨,那是什么原因呢?
我突然想到了原因,是我家孩子妈妈以前跟我讲过一件事情,是她在很小的时候,我的岳父岳母家是菜农,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家里就是菜农,我听他讲过,相当相当苦,我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吧,我的岳父他们就把我家孩子的妈妈丢在我岳母的妹妹家读书上学,并且平时都不回来,而当时我们那时候读书只有星期天才休息,所以估计是星期六下午我家孩子的妈妈就回家,星期天下午就又要回她的姨娘家,准备星期一上学,而每一次星期天,我家孩子妈妈就会大哭一场。
我家孩子妈妈跟我讲过好几次:“虽然住在姨娘家条件很好,可是她就是很想很想跟自己的父母亲在一起!”我家孩子妈妈好几回都给我形容她当年的心情:“我想家呐,相当想家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