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如今,许多家长将本该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送进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拼音、数学、英语,一天7节课,效仿小学学习模式。
幼升小衔接班的火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很多家长的经历、心态,以及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许多家长都明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今孩子们的童年已经不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去补课算是无奈之选……幼小衔接,不只是上上课就行了,到底该怎么衔接,才能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请看下面记者的调查。
【调查】:幼小衔接班火热,模仿小学学习模式定点上下课
& 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小学的学习状态&……走访多家学前班、幼小衔接班,记者注意到,他们纷纷打出上述广告语来招生。
在课程设置上,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开设的有语文、数学、英语、阅读、美术、音乐、实践、写字等类似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教孩子们学习拼音、认字、100以内的加减法等。其大多效仿小学的学习模式,定点上下课,按时放学。
不仅有全年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还有暑期& 突击班&,价格少则一学期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 就这不提前交钱还抢不到位置呢,为了孩子将来学习好,家长们都很拼。&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说,& 让孩子先上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再上小学,身边不少家长都是这样做的,很普遍&。
采访中,为孩子选择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的家长都表示,不提前让孩子学拼音、认字和数学,真怕他们到时候跟不上,& 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上小学也能轻松点&。
【现象】:为入小学做准备,家长为孩子提前& 加餐&补课
& 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写字;第四节数学;第五节语文;第六节音乐;第七节阅读。&这是5岁半的小鹏周一的课程表。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周一至周五,小鹏的课程排得满满的。
今年秋季,父母让小鹏去上了学前班,目的就是让他在入小学前,提前& 加餐&补课,以免到时& 掉队&。小鹏的妈妈说,学前班的名额她在年前就给儿子预定了,& 要不然抢不到,太火爆。&
家长牛女士这学期也让女儿从幼儿园大班离开,去学前班报到学习。& 本来我还有些犹豫,可班里三四个孩子都退园去学前班了。&
牛女士说,在这学期开始的家长会上,她还明确向老师提出要求:多教孩子一些算术和拼音、识字等,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 可老师说这不符合规定,幼儿园教育不能‘小学化’。为了孩子将来上小学能跟得上,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给孩子报了学前班。&
【建议】: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学哪些内容更利于幼小衔接

& 孩子要上小学了,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算术,这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而且这其实是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一种误解。&郑瑞萍,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一五班班主任,从教28年,对小学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幼小衔接最需要衔接的是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
郑瑞萍举例说,有些一年级新生刚入校时,往往对上学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来学校干什么,上学又是怎么一回事,上课仅几分钟就开始跑神,发言的时候也不会举手等,& 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很浅,但习惯养成很重要,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她直言,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可能会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有欠缺,比如当孩子发现小学里教授的知识自己在学前班已经学过了,就会影响孩子听课的专注力。&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此外,郑瑞萍提醒,孩子入学前,家长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不妨多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的篇目,还可以利用亲子阅读的时光,问孩子几个问题,有意引导孩子用书面语言来进行回答。
【借鉴】:做好幼小衔接,好方法少不了
郑州市教工幼儿园保教主任谭新亚有着22年幼教工作的经验。在她看来,幼小衔接目的是做好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降低孩子入学的坡度和难度。& 我们园做了20年的幼小衔接,主要是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谭新亚举例说,大班上学期,让小朋友为自己准备一个小书包,里面放一些铅笔、橡皮、小学的作业本、自己喜欢的书,为孩子养成习惯,比如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削铅笔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另外,可以让孩子进行简单的书写,比如数字1-10,在田字格里画一些符号性的东西,但不写字,& 这样比较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让他们对将来要接触到的学习用具有一种亲近感,培养孩子兴趣。而且不要求孩子写得有多么工整、漂亮,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书写姿势。第一次拿起笔,有良好的书写姿势,对孩子终身有益。&
谭新亚表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比如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让回家之后统计一下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几个老人;或者你家住在几楼,你们家的门牌是多少等。用这样的方式,把小学生活模拟化,降低难度,符合幼儿特点。
在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方面,谭新亚说,他们会让大班孩子轮流做小班长、值日生,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还会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管理时间,比如课间10分钟,是要先去喝水,还是上厕所,还是玩。
&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做准备,更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谭新亚说。
【延伸阅读】:针对& 幼升小焦虑症&家长应明白的几件事
专家指出,孩子在学龄前过早地进入系统学习对其长远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仅没帮助,反而有副作用。而且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为了眼前小学短暂的领跑而走极端断送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学龄前要教会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才利于未来的发展。
(1)过早学习 效果适得其反
过早进入系统学习不利于孩子认知水平发展,据研究调查显示,通常,幼儿园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长为5~10分钟,中班孩子是20分钟,大班孩子是30分钟,但现在学前班的每节课时基本都在40至50分钟之间,幼儿园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完整节课,学习效率很低。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低年级语言学习能力相对强一些,而抽象思维能力偏弱,例如数学等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适合放在年龄大点来学习。
(2)家长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家长在面对& 幼升小&择校等方面的压力,无形当中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幼儿园的孩子想法比较简单,不懂得什么叫竞争,看到父母为了自己升学的事情到处奔波、报了很多补习班,才会变得紧张起来。
(3)父母的焦虑主要来自两方面
其一是择校焦虑,不少父母在孩子入学方面帮不上任何忙,只能跟风送孩子上补习班。
其二是担忧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几乎包办了孩子生活里的一切事情,整理书包、穿衣服、喂饭等,有些孩子到了五六年级还不会自己理书包。
(4)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孩子在入学前,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帮助孩子树立起对学校、老师的信任;教孩子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学会包容同学,和同学之间出现问题该怎么办。并且,家长还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上小学时成长的必经阶段,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从而树立孩子自信心,把上学作为一件喜欢的事情。
(5)换位思考学会& 共情&
父母需要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多倾听多鼓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去认同孩子的情绪,以达到和孩子共情(共情,也可以说是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真正去了解事情,解决问题。
有时孩子和父母倾诉,他们只想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而并不是要家长出谋划策或是批评。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他们的心情已经很糟糕了,父母不该再盲目责怪,而应该倾听并且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整个过程,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负面的语言不要出现,例如& 老师批评你了?小朋友是否欺负你了?是不是在学校犯错误了?&等等话语。同时,父母要多锻炼孩子察觉他人情绪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结束语
俗话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幼升小衔接班的火爆,只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缩影。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节奏无可厚非,但凡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其自身得特点和幼儿的心理发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