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孩子因该怎么教育才让父母最省心

居转户
  • 2023-09-19
  • 浏览

摘要: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1.言传身教第一位: & & 打从小孩能识别父母的语言起,父母是小孩接触最多的人,第一句话“妈妈”就是因为其妈妈与小孩接触得最多,所以,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如不说脏话、不吵架、不打架,尽量不发脾气,使得小孩子个性随和,开朗,感觉到父母的温暖。同时在孩子面前尽量表现出活力、高兴、关心他人,大度等,使小孩也学会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渐渐地,她就能慢慢学会了解及理解别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如女儿住校,其实她心里是不愿意的,但她却说,妈妈忙,爸爸也没空,所以她愿意住校,当她说出自己的理解时,作父母的都会听得想流泪!哪个孩子不希望能躺在父母温暖的怀里呢。  2.给小孩讲话要守信用,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   不论是买东西还是给予奖励或要回家陪她玩,言出必行,如果失约,要给她说明原因,道歉,这样才会让小孩能清楚知道无论是大人小孩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要诚信,记得有一次,她爸因答应周日回家,结果未回,虽然已给我讲了,但未转告给小孩,但她记得很清楚,于是打电话来说爸爸不讲信用,要给她道歉,说对不起,虽然是小事,但大人要做好表率作用。而且处事要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使小孩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因此,做好言传身教,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诚信、文明礼貌、热爱学习等优良品格。  3.尽量满足小孩的好奇心。 & & 国内外有大量资料表明,小孩3-8岁是大量吸收各种知识的最佳阶段。因此,每一个小孩都喜欢学习,表现在看见什么东西都问若干个为什么。作为家长,是小孩的第二老师,能马上回答的要立即回答,不能回答的即使查资料也要告诉他。这样就可以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和快速增长知识,如女儿对不认识的字或词非常感兴趣,只要她没见过的,都会问读什么,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们就很耐心的告诉她,甚至是由此而牵连的相关意思也告诉她,所以她未读一年级就能认许多字,现在看故事书和报纸都能看懂。可能有的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那么多,其实在这个阶段,小孩是最能吸收知识的年龄。  4.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 & & 中国小孩子长大后常常是娇生惯养,或者说高分低能。例如,我以前的同事是一名计算机软件博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是非常差,分析原因就是其家庭双亲都是教授,从小就是灌输其读书,其它事一概不要他去做,结果是使得怎样坐车,怎样购物都搞不清,而现在所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普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要能认识到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就会减少大人的操心,也减少孩子的生活压力。如小孩上全托学校,自己整理书包、房间等,多让小孩自己动手玩玩具、放电视、甚至是玩高档电器,即使坏了也不要打孩子,当然要让他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些都可以锻炼小孩的独立性。

孩子因该怎么教育才让父母最省心(图1)

5.鼓励与尊重小孩: & & 如有的小孩在幼儿园成绩不好,家长就要求老师想办法多灌输知识给小孩,或会认为学校没有教好孩子,幼儿园是小孩的乐园,是为学前打基础的,不是学知识的地方,快乐的童年是小孩的权利。所以胡舒雯在读幼儿园时我们家长就从来不关心她的成绩,只是教她一些与人相处的道理,当然也根据她的兴趣教一些字,至于能否记住则不作要求。国外的小学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如小孩子的考试成绩就从来不公布成绩榜,成绩只有学生自己和家长知道,不会因为有的小孩自尊心强,但又老是排在他人之后而带来负面影响。还有要常常鼓励小孩,因为大人的鼓励对小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有过小时候的深刻记忆,当我们成绩不好或给老师当众批评时,心里是非常的难受,而且心里也在想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一时不小心,如果此时教师或家长的言语刻薄,就一定会伤害到小孩的自尊心。多多鼓励,就会带来良性循环,小孩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而老师和家长就会越来越省心。记得有次舒雯数学考83分,她觉得不好,还挺难过的,我们只是告诉她说:你一定行的,这次不好下次再来过之类的话,不会去责备她或骂她,而现在她会很高兴的告诉我们说她可以考97分,98分,然后就分析她是哪道题没做好而扣了分,并且还很有信心的说以后要考100分。  6.陪小孩一起玩:  我们很少与小孩在一起,平均每月最多两天,所以,每回一次家,就与小孩子一起玩,经常玩得腰酸腿痛,在她开心快乐的同时,我们好象也回到了童年。小孩子与大人一起玩,有利于开发小孩子的智力,也增加大人与小孩间的亲密度,而且我们也会给她讲讲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烦恼,我们的交友,也郑重的给她介绍一些我们的朋友,这让她渐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东西,让她知道人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的,也是相互协作的,让她在与大人玩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处事方法。毕竟,当她踏入社会时,她将会面临着与许多的人打交道。1.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父母们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