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模仿中感知扎染之美 上海名校转学

居转户
  • 2023-09-19
  • 浏览

摘要:《漂亮的“扎染”》是上教版小学美术二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一课。二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扎染制品有所了解

《漂亮的“扎染”》是上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一课。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扎染制品有所了解,但实际制作过程并不知道,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扎染这一民间染色工艺有初步了解;学习运用宣纸、水彩色、滴管等材料,用折后浸染和点染的技法替代传统工艺,制作“仿扎染”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扎染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染纸千变万化的美感,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

视频、图片直观欣赏

课前的短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工艺制作方法,学生看得很认真,“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看到用针线在白布上缝、看到把白布放到染缸里、看到用剪刀拆线、看到洗了好几遍、看到白布变成了有花纹的蓝色布……”

图片中各种用扎染花布制成的现代家居用品、服装、装饰品让学生发出一阵阵赞叹的同时,简单介绍了传统扎染的工具材料。

短短的视频信息量很大,虽然学生对扎染的制作方法并不完全明白,但在图片欣赏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扎染的神奇变化充满好奇和求知欲。

课题引号区分异同

扎染和“扎染”的不同之处很多,材料工具、制作步骤不同,但呈现的视觉效果相仿,简单的操作步骤和立竿见影的色彩图案效果,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初步尝试染纸,演示浸染和点染的技法,学生在宣纸上试着染色,感知水彩色在宣纸上停留时间多少对色块大小的影响;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渗化产生的晕染效果。

折染技法产生变化

再次展示漂亮的染纸作品欣赏,这些染纸作品颜色的丰富多变,花纹的错杂交融。此时让学生探究“染出漂亮的图案需要增加什么步骤?”答案从书本中P34中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美术学习中重要的部分。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折纸,在学生折纸后,展示更多的折叠方式,总结归纳多种基本折纸方式,并示范用同样的颜色在不同折纸上产生的花纹的不同。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学生们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不仅认识到颜色的运用,也认识到折纸对于染色产生的影响。

适当演示掌握技法

根据折染法“小窍门”中的提示,“折边染色成线”、“点色成点或面”、“正反两面染色”、“压印后再打开”展示了点染和浸染这两种染纸方法。浸染可以在折边上变成成线,也可以在角上变成点或色块;点染可以形成点或色块;正反两面染色可以使颜色渗化到纸的内层;压印同样能让染色更均匀。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演示,同时选择一个多层折叠的纸,在染色方法学习的同时,解决如果渗化不到纸的内部该如何做——打开一层加染法。

问题分析策略解决

1. 水彩色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图案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厚一点的白纸,提示浸染时间不宜过长;点染滴管是操作方法:挤压滴管后端挤出空气,放入水彩色瓶中吸色,放在折好的宣纸上轻轻挤压出色一点一点加,等待颜色慢慢散开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加颜色。

2.虽然有图片欣赏和教师演示,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方法:分步骤进行,先折出多种折不同法;模仿浸染后,打开看看效果;模仿点染后,打开看看,知道折与染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反复操作启发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感悟颜色不同,色块大小对染纸作品的影响;调正浸、点的位置、时间和颜色搭配。

3.这节课的材料用具过多,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能力不及的学生作品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在自主学习探究不的同时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思维的交流,智慧火花的碰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

&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