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上海立信金融学院举办第二届“立信论坛”,涉学校主要学科的9个学科专业报告分会场,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学者百余人与会。去年立信金融成为第一个以论坛形式招聘人才的市属高校,通过学者与学校充分沟通,实现招贤纳士的双向选择。
人事处处长刘永琴介绍,去年通过首届“立信论坛”学校收获了十余位青年人才,包括顶级学者、应届青年海归博士等。其中,去年引进的爱丁堡大学公司金融学首席教授侯文轩已经成为立信学科带头人,发挥了“吸磁”效应,今年论坛上也有2位侯教授的学生。金融学院副院长张云教授介绍,通过“立信人才建设年”引进的优秀领军人才发挥了很好的人才效应,例如国际性学术会议明显提升数量和质量,建立了自己的高水平团队,对本地学者“走出去”到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风采也有很多推动。
今年的论坛吸引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博士师阳,他已初步确定意向。“从出国留学开始,对我们来说去与留就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祖国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国内高校对海归人才的薪酬待遇、学术环境都已大幅与国际接轨,这对我们毕业回国建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师阳博士认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立信金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高度契合,此外,他认为学术论坛为青年人才与学校、学院深度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据了解,除了引进人才
,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本土人才的成长也是关键命题。对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推出“育才”政策,推出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青年教师攀登计划、“序伦”学者培养计划,同时还专门建立层次齐全的12级教师职业荣誉奖励体系,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出彩机会,奖励额度也高达10万元/人。校长唐海燕在论坛上坦率分享学校的5个短板,包括师资队伍、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条件环境、校园建设,“两校合并后,面对新的起点,师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高校间的人才大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引进人更要留住人。对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延续近年人才政策的同时也将继续落实“一人一策”,为人才发展提供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支撑。对于在上海就业的异地人来说,长期在上海生活和工作,适宜上海的生活节奏,因而想要留在上海继续发展。但是想要在上海发展,落户上海则是诸多人士较为关心的问题所在。当前落户上海的方式相对较多,不同的落户方式,相应的办理条件,具体的落户流程和申请材料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对于准备通过上海引进人才
方式进行落户,还应该要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
在采用引进人才
落户时,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才引进?它主要是指凡是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内优秀人才,都可以在上海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同意录用或者聘用的,理应由用人单位申请引进。当然在进行落户申请时,自身应满足相关条件。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同时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的人员。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急需,并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急需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员,当年度上海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中,列举的紧缺人才等。
不仅如此,上海人才引进落户申报时,还应该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引进单位的申请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法人登记执照,验资报告等申请函。与此同时,还应该要提供引进人才
登记表。总之在申报时,相关材料应准备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