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在孩子受到挫折失败后,父母要用积极、乐观、正面、温情,去支持鼓励孩子。告诉孩子生活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遇到挫折,不要害怕慌张,静下心来,坦然面对。幼儿生 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的培养,事事为孩子包 办,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独立 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 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而高兴。&
二、学会对孩子说“不”。 家长无条件包办的结果是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家长会帮着做。“妈妈,帮我穿鞋。”“不行,诺诺是大孩子了,自己会做的。”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包办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 能力提升的机会。学会说“不”,逐渐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你真棒”,“你真能干”,“你赢 了”,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同时,通过编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激发孩子的 主动性。如给他讲“老虎拔牙”的故事,让他意识到早晚刷牙的重要,从而主动刷牙的好习惯。
&四、家园同心。 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在幼儿园能独立干的事情,到家反而不行了。在家里,家 长要加强监督、督促。由于“隔代亲”,老人更易迁就孩子。要和父母多沟通,决不能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