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孩子的情绪不好的bai时候,不要刨根问底,而是du选择帮助孩子简化自zhi己的内心。家长的帮助并不是要dao“修好”什么,而是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自己处理好令他们烦恼的事情。
为什么说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都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因为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的难。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内心特别烦躁的时候,总觉得他们是在逃避做作业的痛苦,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也会有这样情绪不好的时候。
孩子特别不能容忍的事情是,妈妈们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数落他们。比如,你为什么打游戏的时候不烦躁,弹琴的时候就烦躁了?
试问,谁在打游戏的时候烦躁了,你会吗?烦躁就不打了,对吗?
所以,妈妈们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而只是一味地想当然。
妈咪也是这样的妈妈,总是还没“发现”孩子情绪问题,直接劈头盖脸就骂过去了。
有一次,儿子在弹琴,弹着弹着就出现了不愿弹的情绪。边弹边对妈咪说,“妈妈,我的作业做不完了。”
意思是他现在不想弹了,妈咪一听,想也没想就说,“那你刚刚为什么还看那么久的动画片?你现在知道作业写不完了,为什么一回家不直接弹琴,而要先看动画片,还看那么久?”
妈咪说这话明显是带着情绪的,因为儿子那天放学比以往要晚,可是他依然先吃水果看动画片,等到要弹琴的时候才发现时间不够了。妈咪哪会妥协啊,现在不弹,今天就错过弹琴的机会了。
可是妈咪没有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当孩子情绪不佳时,非但没有简化孩子的内心,反而使他的内心越来越复杂。为什么?因为听完妈咪的唠叨,孩子的内心更焦虑了。心理变化bai很大,成绩也从班级第一掉到班级十七,作du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zhi很着急。但理智提醒我,第一不生气。因为每个孩子都要经过这个时期,我把它形容赛车加油一样,每辆赛车在赛程中都要加油的,不加油怎么有动力?孩子成长也是这样,你理解了也就不生气了。且你生气不仅解决不了他的逆反,而且只会把你和他的关系搞疆。第二不放弃。我们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当然两个孩子也不能放弃。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人生有一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也帮助他,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的转折期。而不能因为他不讲理,逆反强,就瞎子放驴随他去。若那样将来我们一定会后悔的。第三多鼓励。孩子逆反期,我们要多顺着他们一点,不能刺激他们,要多表扬和鼓励,理顺他们的气息,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能顺利迈过青春沼泽地。第四要有耐心。教育就是一项慢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在逆反期,本身他就好急,如果他急你也急,那就如干柴遇烈火,烧个你死我活吧。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存住气,他急你不急,他气你不气。这样才能缓解他的逆反。第五要一起玩。去年一个多学期,每到星期天,我就陪着儿子打篮球和乒乓球,让他有发泄的地方。玩多了,他既能听进你的话,也能把注意力进行转移。从而也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了。到上学期期末,儿子又从班级十七进到班级第四,年级前五十(全年级三十二个班)。人类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bai世界中,大自然的du花红柳绿、鸟语花香zhi、水流云飞都dao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即好奇心;只要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寻根问底,这就是求知欲。
浓厚的兴趣使孩子在求知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能主动持久地观察并积极思考。但现在许多家长把学校负担过早地强加给幼儿,不注重方式、方法,一味“填鸭式”教幼儿认字、学算术等,这可能会让孩子知识越来越多,但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却会越来越小,最终导致厌学和将来学习问题的出现。
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处理与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系
好奇心是指想要了解事物的心理。人的好奇心一般由对新鲜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简单说,求知欲就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它是人类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的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碰到问题,面临任务,这种情况多次反复,求知的冲动就逐渐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能够使人类坚持不懈地主动探求知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密切的关系。好奇心是由于对事物的不了解而产生疑惑,并产生想弄明白事物真相的心理趋向。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出发点、动机和推动力,也是使人们产生无穷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由于好奇心驱使人们去观察,它往往是人类求知的前奏。反过来,一个求知欲强的人总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一切信息,不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充满好奇,不断思考获得新的知识。
二、如何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他们对大自然由于无知而产生好奇。由于好奇,他们会摸摸石头,尝尝泥巴,他们会在不断地体验、探索中产生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兴趣。
正是好奇心使他们去提问,大胆想象,不断探究,在不断探究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知道了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但同时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糖为什么是甜的?盐为什么是咸的?”达尔文正是在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驱使下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进化论。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心,只不过在成人的“你的问题太愚蠢”“你长大就知道了”这样的教育下使幼儿逐渐丧失了强烈的好奇心。研究证明,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并且具有内在的学习欲望。如果我们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将使幼儿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英国麦克尔・豪说:“兴趣是求知欲的孪生兄弟,有了兴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义无反顾地要将事情的真相弄个水落石出,成就一番事业。”
三、对幼儿好奇心、求知欲的实施策略
1.尊重和耐心地对待幼儿的每一个问题
幼儿爱提问,是其强烈好奇心的表现。如幼儿常常好问“天为什么会下雨?”“树为什么会长叶子?”等类似的问题。有的问题容易说清楚,有的则让教师难以解答,有的则显得幼稚可笑。作为教师要尊重和耐心对待幼儿的这些好奇的发问,不管怎样的问题都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倾听,并对幼儿做出解释。如果一时解释不清的,不应该不懂装懂,胡乱解释,要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懂就要查资料或者请教他人,甚至可以与孩子一块找到答案。
2.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
孩子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他们会摆弄小虫子,拆卸玩具,用牙咬不能吃的东西等。对此,教师不应该表现出厌恶、害怕的表情,更不能采用漠视、斥责和嘲笑的态度。在幼儿的探索行为中,教师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外要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
3.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园要给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们能经常从中获得新颖而神奇的感觉,使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向往。
如经常更换活动室的玩具装饰,不断丰富幼儿环境中的科学信息等。
对于孩子们好奇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书、观察、实验、思考,尝试自己去寻找答案。鼓励孩子在探索活动中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纭复杂的社会,揭开心中的疑团,使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