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孩子不听话“打”能解决问题吗?孩子打人又该怎么办呢??

居住证积分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如果宝宝仍不听从,就要采取惩罚的手段。例如,不允许他去他喜爱的一次游玩或不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明确地告诉他,就是因为打人,妈妈才这样做的。告诉他,如果他一个星期不打人,就带他出去玩。你可以为他在日历上画好记号,这样他就知道因为这种行为受到惩罚,促使他以后约束自己不再犯这个错误。

针对六岁以下的小朋友,比较好的方式之一是【罚坐板凳】,英文名time-out,是很多欧美家长用来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它在育儿方法里算老牌经典,流行过很久。之前有一阵子又被提起是因为一些家长错误地使用了罚坐板凳,然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这篇文章主要写一写罚坐板凳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了解一下给六岁以下的小朋友立规矩的三类策略:权力压制爱的撤回以及诱导压制包括了体罚、躯体暴力以及用体罚或躯体暴力威胁孩子,也包括剥夺孩子的部分权力(不许看电视、不许出去玩等)。这种策略的短期效果较好,孩子马上就听话了。但是如果使用非常严重的权力压制,长期的副作用可能是孩子会变得很焦虑、很愤怒、很有攻击性。而当家长停止权力压制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整体而言,温和的权力压制好于严厉的。另外,不同的孩子对于不同程度的权力压制也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个体特点。爱的撤回是指家长向孩子表达“我对你很失望所以不爱你了/你再这样我就把你扔了/我再也不想管你了也不理你了”,或者直接忽视孩子。这种策略短期效果极好,孩子会立刻服从家长,但是会让孩子非常非常焦虑不安,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诱导是指家长向孩子解释具体的规则是因为什么,鼓励孩子去长大并且做出良好的行为,同时鼓励共情(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这种策略长期效果好,能够教会孩子自律。
简言之,权力压制短期效果还不错,长期效果不怎么样,如果滥用的话长期效果是负面的——所以可以偶尔用一用;爱的撤回短期效果奇好,长期效果就是毒药,千万别用;讲道理短期效果不明显,长期效果好,所以应该是主要的教育方法。而权力压制也分“粗暴版本”和“温和版本”,后者优于前者。罚坐板凳(time-out)就是典型的温和版本。罚坐板凳大概意思是当孩子做了错事,将他从当时情境中隔离出来,比如,坐小板凳上几分钟内不能动,让他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错误,实现惩戒、教育,改正错误的功效。

罚坐板凳有助于规范学步期儿童(toddlers,大约1-3岁)和学前期儿童(preschoolers,大约4-6岁)的行为——这种方法基本不会引起疼痛或者创伤,但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注:只是简单地讲道理的话孩子很可能忙着游戏,根本注意不到)。需要强调一点,罚坐板凳不是为了恐吓或者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减少对不当行为奖赏,从而规范小朋友的行为。相比于成年人,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很容易被奖励,吃糖都是天大的奖励,平时随意的玩耍也是奖励,在不当行为之后不许玩乐就已经是强度足够的警示了。如果孩子在被罚坐的时候能够安静下来,并且之后认真听家长讲道理,明白自己被罚坐岁因为之前的不当行为,这次罚坐就达到目标了。


罚坐的位置可以是墙角,也可以是任何一个能够打断孩子之前活动的地方。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在被罚坐期间是安全的,孩子至少呼叫大人的时候大人可以听到。千万不要让孩子被“受到孤立”的感受压垮,关小黑屋万万不可取!举例来说,托儿所的罚坐板凳位置可能是教室中间被隔离出来一块区域,这样照顾者可以随时关注到被罚坐到小朋友的情况。关小黑屋或者关卫生间的行为都一定程度上有“抛弃”的意味,会对小朋友造成创伤,严重违背了罚坐板凳的初衷。
最初使用罚坐板凳时,只针对特定的两三个行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生命安全的行为或者是反社会行为,比如爬厨房台面(太危险)或者踢人咬人(反社会)。对待一岁多的小朋友也是可以使用罚坐板凳的,规则不必太严苛。
在使用罚坐板凳之前,需要向孩子简单解释为什么这些行为不对,示范良好的行为,重点关注具体哪几个行为会被罚坐。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被罚坐的行为太多的话他们真的记不住,两三个行为足够了,而且规则一定要明确。另外,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的时候,应该表扬鼓励。家长最好不要在立规矩之前就用罚坐板凳。孩子第一次踢人咬人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并且讲道理,告诉他下次再这样就罚坐,孩子第二次踢人咬人之后真的罚坐。
每一次用过罚坐板凳之后,都要向孩子解释一遍为什么特定的行为不可取。小孩子和老年人都爱忘事儿,和他们相处需要耐心——这样就把权力压制和讲道理结合起来了。还需要注意,孩子被罚坐的时候不可以看电视,不可以玩玩具,还不可以获得过多注意。如果是在家庭中使用罚坐板凳,一定要所有家庭成员都达成协议,尤其是隔代教养的家庭。
另外,小朋友最初很可能会拒绝罚坐板凳,那就把罚坐时间定得短一些,一两分钟即可,甚至家长可以在板凳旁边按着孩子不让孩子离开板凳——但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和小朋友的交流和对孩子的关注。当小朋友终于可以配合罚坐板凳的规则之后,看着孩子的眼睛表示赞许和表扬——能够完成罚坐板凳这个仪式也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罚坐板凳真的不需要一次很久,通常是年龄的1-2倍即可。两岁小孩犯错误之后罚坐四分钟就足够了。时间越长所造成的压力越大,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或者造成创伤。另外,小朋友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几分钟就足够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了,时间再长他们也想不出来更多东西了。
还需要注意,实施罚坐板凳也需要家长持之以恒。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行为,一旦出现不当行为,立刻按照规则实施罚坐板凳,哪怕是在公共场所或者面对很多外人。小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想要给他们立规矩,就一定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规则。另外,如果下午做出不当行为但是晚上才罚坐,小朋友可能记不住到底是为什么罚坐,这可能让他们觉得规则很混乱,然后感到很困惑。如果妈妈带着哥哥和弟弟逛商场,哥哥踢了弟弟,这个行为应该被罚坐。那么,妈妈应该立即告诉老大“这个行为不对,你这样弟弟会很疼,也会很难过,你要被罚坐了”,然后立刻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商场,回到车里,让老大在后座罚坐,并且告诉他“现在开始罚坐,我来计时”,同时妈妈带着老二坐在前面。罚坐结束后,告诉老大“罚坐时间到了,你不能再踢人了,很疼的”,讲完道理继续逛街。如果实在没有车,那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罚站,时间和罚坐一样长,规则也一样。如果可以的话,将罚坐板凳作为唯一的“处罚”措施,罚坐之后还是要继续之前的活动,不要增加别的处罚,不要彻底取消之前的娱乐活动。
家长越能够理性地坚持执行罚坐板凳,这项措施的效果也会越好。
关于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两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博家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具影响力品牌,在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一些公益课,如果是真心想解决孩子教育,夫妻关系等问题,可以私信我报名公益课学习。
不少妈妈有这样的困惑,宝宝虽然小,但表现出强烈的攻击的行为,例如爱打人。周末儿科诊所接待了齐齐妈妈,齐齐已经2岁多了,只要不高兴或者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举手打人。有的时候奶奶在旁边还笑,“这个孩子以后不会受欺负。”于是宝宝就更来劲了。齐齐妈妈烦恼,求助专家,该如何教育爱大人的宝宝呢?家庭教育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专家这样解答如下。
育儿专家解答:宝宝学会打人,责任在大人。因为宝宝自出生以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时、处处在学习,通过他们的感知器官不断的观察成人,向成人学习,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家庭是他学习的第一课堂,宝宝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家庭成员就是他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家中的人有这种动作,或者其他人有这种动作,不管是真的打人还是家中人逗着玩,孩子并不理解,就会学着打人。宝宝的第一个打人的动作发生后,如果家长不去制止,宝宝本人并不好还是坏,下次他还会重复这个动作。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动作好玩,或是被打后大叫,实际上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你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
首先家庭的认识要一致,就是必须纠正这个坏习惯,否则会助长宝宝以势凌人、霸道的恶习。
教育宝宝子不是儿戏,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做出榜样。你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宝宝打人后不要理他,冷淡他。待宝宝冷静下来后再告诉他:妈妈因为他打人很不高兴,你打了别人,别人是很痛的。
有什么不满意要向妈妈说,就是不能打人。你喜欢妈妈打你吗?这样宝宝就会明白因为自己打人,妈妈不高兴,打人是不对的。让宝宝的这种行为逐渐改正。
此外,如果宝宝仍不听从,就要采取惩罚的手段。例如,不允许他去他喜爱的一次游玩或不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明确地告诉他,就是因为打人,妈妈才这样做的。告诉他,如果他一个星期不打人,就带他出去玩。你可以为他在日历上画好记号,这样他就知道因为这种行为受到惩罚,促使他以后约束自己不再犯这个错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