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平均要随多少“份子钱”?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其中人情世故占很大一部分。那么今天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全国各省“份子钱”标准,中国人一年平均要随多少份子钱?
1.全国哪个省份随礼最多?
中国从古至今都有讲人情世故的传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赶礼礼、赶份子钱这些所谓的“人情”,在现代人人际交往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情”也越来越重,甚至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负担。
这是网上热传的一张全国婚礼红包地图显示,我们可以从是上面看到全国各省随礼标准,其中广东以100元的份子钱,荣居倒数第一。上海、浙江、香港以1000元并列全国第一,北京江苏深圳以800元紧随其后。
2.中国家庭平均每年人情支最高的是哪个省?
网易数据统计了全国家庭平均每年的人情支出,如下图(数据为2106年,请按10%上涨):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英文缩写CFPS)的项目,其中中国各个省份人情礼的调查显示:在,重庆市家庭平均人情礼支出最高,高达10612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人情礼支出最少,仅为325元。
从数据整体上来看,在注重人情关系的东北、川贵地区,人情礼也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一环,占家庭收入的9%—20% 。
而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北上广地区,人情礼只占家庭收入的4%左右。
3.为什么人情“份子钱”越来越重?
其实,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中国都是不流行送份子钱。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特别简单,谁家办婚礼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以作祝贺。
“份子钱”是在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百姓手上有了闲钱,而直接送钱也为大家所接受,于是送“份子钱”才开始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了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人情世故。
据说在天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人情礼就要花掉一些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辛苦工作一个月,最后都装进了红包送到了各个酒店门前。
在山西、陕西等地,尽管一年仅需要“缴纳”3000多元的人情礼,但对于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份很大的负担了。
4.怎么解决生活中赶“份子钱”的尴尬处境?
中国自古崇亲重友,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占比很大尽管随份子肉疼,但如果是亲朋好友、身边的熟人也可以理解。但现在真正让我们头疼和最怕的是,平常基本断联,从来不联系的同学或朋友突然发消息:“老同学好久不见,我要结婚了…”,或者换一个工作除了在一个公司几乎没什么交往的同事批量发请柬。以及婚丧嫁娶、子孙的满月礼、周岁礼,中年人逢四十、五十、六十等整寿的寿礼等等,凡弄个名头就大操大办,广撒请帖“敬请光临”。
在这样的随礼文化中,收礼的人厚着脸皮,送礼的人“打肿脸充胖子”苦不堪言。
&小编也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尴尬,面对有些人的请柬,不送情感上过不去,送了又感觉心里不舒服;其次便是送多少的问题,送少了没面子,送多了自己捉襟见肘觉得心疼。最后只好用一句“礼尚往来”强行说服自己。
所以并没有办法能解决生活中赶“份子钱”的尴尬处境。人情世故在中国根深蒂固,何况现在送礼变得越来越复杂,牵扯的方面广,考虑的东西多,已经不能单一评判怎么赶礼送和送多少的问题。反正要么“打肿脸冲胖子”礼尚往来,要么装傻充愣,江湖不再见;再不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