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抑郁症现状。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
调研发现,半数多受访者具有焦虑问题,31~35岁的青年群体重度焦虑比例最高,在职青年的焦虑得分最高。和2008年的调查相比,青年的抑郁问题有所加重。2008年,青年没有抑郁问题的比例为75.8%,10年后下降了5.3个百分点,而有轻度及中度抑郁风险的比例与2008(16.8%)相比增多了近5个百分点;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也高于2008年(7.4%)。
调查发现,青年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压力、职业迷茫、学业压力。
本次调查,选取样本年龄区间在14~35岁之间,包括了男性2739人、女性2824人。学生包括初中生364人,高中生442人,专科生367人,本科生736人,研究生215人,非学生群体3439人。调查范围选取了东北、西北、南部三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
然而,近些年来,出国留培学通数迅速增多,随之而来的还有剧增的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远赴异国他乡的学子,大部分都承受着远比在国内学习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造成了他们的焦虑、不安和迷茫。
,四名亚裔学生联合在哈佛校报发表文章称: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压力和精神疾病在自己和同伴身上出现,并且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在以越来越多亚裔青少年自杀的形式显现。
据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这份调查显示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
据了解,很多自杀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在大好的花样年华中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内心究竟承受过怎样的压力?
造成留学生心理负担原因:
1.新环境适应
留学生圈子小,朋友少,平时生活全靠自己。留学生被逼学会的技能数都数不清:什么做饭,搬家,司机,组装家具,修水管,全都不在话下。万能的背后是所有事情一人扛的巨大压力。留学生要在新的环境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在大家交谈的时候,没有相似的话题多数时候只能尬聊。
2.学业压力
相信每个留学生都会遇到,每逢mid-term,final各种夺命连环due。哪怕仅仅是平时的上课发言,小组讨论,都会面临不小的心理压力。毕竟英语是第二语言,刚刚来美国的留学生,适应语言都需要不少时间。有些同学一时无法适应快节奏、高压的学业,在国内时大多是优等生,好面子,没办法接受自己表现不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孤独
孤独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要经历的心理状态。生活上的孤独只是一部分,有些人要维持辛苦漫长的异地恋,有的小伙伴遇到麻烦的时候和朋友们寻求安慰,因为时差的关系得不到及时回复。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心情郁闷时又不愿告诉家人,怕爹妈担心,逢年过节看着朋友圈里热热闹闹的,自己还要在图书馆复习熬夜赶期末论文,心情何止是崩溃。
留学生多是佼佼者,但压力大、很焦虑,又拉不下面子去做心理疏导资讯,只能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