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最适当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前,我们先来看看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其实从婴幼儿开始,孩子就会观察父母的言行并会在他们大脑中来进行模仿,所以从婴幼儿开始,父母就应该以身做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此外,“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所以必须在早期就选择好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样可以在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孩子的个性尚属雏型时,对其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育儿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已经萌芽了道德感,这时可以根据教育方式,把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规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道德体验,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最适当的教育方式。
最适当的教育方式应该立足于平等,把孩子看作一个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个体对待,不要随心所欲地去支配孩子,也不能完全失去控制,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适度对孩子提要求,提供必要的照顾与帮助。那么到底最适当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的?认为,最适当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权威型的,即控制和接受相结合,这种高控制、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权威型教育方式详细来说就是父母要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明确,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时,会严格按规则说服教育;对孩子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孩子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如果孩子行为良好,应该表现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
&
综上所述,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平和的环境,然后根据孩子的特性选择最适当的教育方式,比如说本文介绍的权威型教育方式,有把握,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他的观点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者不同,以前的行为主义者把人的行为的产生和形成完全归功于外界事物对行为主体的刺激,即当一个刺激出现时,行为主体将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而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人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反应的模式不同,而是由于人的活动(或者叫操作行为)与他周围环境出现的强化之间的耦合而逐渐形成。 20世纪,代表人本主义倾向的理论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及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无论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还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的利奥塔,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1、良好沟通 沟通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了解,促进亲子关系,而且有利于引导孩子的行为。
因此,家长要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鼓励孩子 孩子的表现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总是会向家长炫耀自己的成绩。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表现欲望,鼓励和表扬孩子,激发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如果家长总是忽略孩子的行为,甚至打骂孩子,那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孩子变得自卑。
3、给予自由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贪玩是难免的,但是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这压抑他们的成长。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玩耍进行引导,安排好孩子的时间,避免孩子因为玩耍而忽略学习。如果家长总是限制孩子玩耍,要求孩子学习,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4、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来认识世界,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孩子形成错误的示范。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举动,避免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