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孩子胆小怕事如何引领好家庭教育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变外向

居住证积分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孩子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物质上的供给,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交流。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

身边有位朋友,每次家庭聚餐或者和闺蜜下午茶,宝妈们都会带宝宝一起逛街玩耍,每次看到闺蜜的小孩们都一起玩的很欢快活跃,可自己的小孩却总是一个人玩,也不说话,当大人和他讲话就低头抱着妈妈,还会时不时哭闹不爱沟通。
她为此也细想过,因为自己和老公每天工作繁忙,宝宝由奶奶带着,而且经常下班回家因为一些琐事和老公争吵,平时陪伴宝宝的时间也是很少。这些家庭因素会导致宝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吗?
是的,和睦家庭对于小孩的成长是基础也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宝宝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那么,宝宝内向如何引导他变外向呢?
其实小孩性格和家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老一辈的很多家长们,小孩脾气不好或者胆小就感觉是天生或者遗传因素。但其实后天的培养是主要。因为家长经常性的争吵、小孩犯错一味的指责,或者拿自家宝贝和她家宝宝做比较,导致小孩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等。
小孩胆小怕事如何正确引导变外向
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
小孩胆小、生活习惯不良等因素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所以,想要改变小孩的性格切忌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慢慢来,不要指望小孩在一朝一夕就克服改变,应该根据情况耐心引导。
不要当众指责、怒骂小孩
不管年龄的大小,可能你觉得小孩太小并没有自尊和心理变化,但其实你错了。很多时候,小孩的自尊心更强,在外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羞骂小孩会让小孩增加压力和挫折感,长期下来也会更加胆怯,遇事退缩。平日就算宝宝有不对也应该等客人走后再耐心教导并鼓励孩子。
创造条件多做社交游戏
小孩性格内向胆小应该多带宝宝去接触社会,带宝宝参加小孩活动,与其他小朋友更多时间的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小孩自然变得开朗起来。同时也能锻炼小孩的沟通能力。
树立正面的榜样
小孩的性格好坏家长起着重要因素,平日家长不仅要多写时间陪伴小孩,尤其是爸爸妈妈,因为家庭条件工作很重要,但小孩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另外,不要当着小孩的面因为各种事情而争吵,这对小孩身心影响很大。
小孩学习不好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对于步入学校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学习不好在外遭到同学的取笑,回家后家长还会教训责骂。这种情况下小孩性格自然内向不爱说话,碰到难题也会退缩不敢尝试。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成绩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可达到,家长应该要有耐心,面对小孩首先应该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当的和孩子沟通,通过交谈了解小孩的学习情况和态度,是否自己已经尽力?还是因为同学关系不好?又或者需要什么帮助等入手了解。
2、也可以向同学、老师或者身边朋友的小孩学习上了解问题所在。了解小孩平时喜欢玩什么?是否有消极的影响等?也可以通过小孩的特长增加自信,从而培养小孩恢复自信,正确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是孩子们知识增长的主战场,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成长与亲情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如何引领好家庭教育值得深思。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孩子 成长 重要性

追溯到几千年前,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后来慢慢发展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当今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却忘记了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其实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启蒙老师。

孩子胆小怕事如何引领好家庭教育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变外向(图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从说话到学步,模仿的是父母的模样,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有怎样的家庭氛围,就会锻造出一个怎样性格的孩子。家庭教养如何,家风家训如何也将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思维方式。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段学习关键期,而这段时期也是父母影响着孩子,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教育力量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怎样能在孩子这张纸上画出美丽的色彩也是每个家庭值得深思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家长要提升自我修养,摆正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个别教育的行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父母自身的行为表现以及教育理念与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有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自我修养好,素质高,会优化孩子的心灵,反之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而在有问题的孩子身上,却也可以找到他们的家庭原因。
在这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我也见到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有些家长不管在什么场合,说话不注意分寸,使得孩子有样学样。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说学习看书有多重要,你应该怎样去努力学习,但转身后这些家长自己也不看书,成天就在牌桌上,电脑手机前度过。当孩子在玩手机玩电脑打扑克时,家长就狠狠地说:“还不去看书,尽玩这些,没出息!”但家长却没反思到自身行为影响着他们。所以,父母的自我形象、学识才能、语言风格等在子女心中往往是神圣的。马卡连柯说:“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家长自身修养高,处事得体,在子女面前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权威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只有当权威性树立得当时,对孩子的发展才会取得最大的益处。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向导者。父母树立权威既不是一味地压制强求他们,也不是无条件的溺爱他们。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个家庭,父亲在家中地位很高,母亲无说话权,孩子自然是听从父亲的,如果孩子事情没做好,父亲则破口大骂,导致孩子在学校胆子很小,不敢去交朋友,在学习上也是畏畏缩缩。
我们今天讲的权威教育并不是棍棒教育,虎爸狼妈式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应该采用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严格也不是大骂,只是引导孩子往正确方向上走。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保持协调,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3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孩子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物质上的供给,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交流。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沟通是最主要的方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灵的成长是变化着的,因此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出现得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为了赚钱,将孩子交由老人带,虽然他们时不时来个电话询问孩子的表现怎么样,身体怎么样,成绩怎么样,却忽视了孩子情感上的交流。事实表明,有父母陪伴和无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性格、生活方式上差异很大。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做事有条理,而无父母陪伴的孩子则性格孤僻,或者性格暴躁。
& & 当然父母和孩子交流时也要注意方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能像说教、命令、强迫的方式,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多换位思考,及时进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老师在孩子人生中传授最多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大部分的做人道理,习惯养成都依赖于父母的教育。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父母应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不断训练和坚持,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也可以影响一辈子。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不说脏话,饭前便后洗手,穿衣整齐,勤洗头发;放学后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文具,养成阅读和运动等好习惯。让孩子多参与实践,从实践中获益。
人们常说,学生身体不好出废品,智力发展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所以孩子的道德品质也要从小抓起,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要引导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只有当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合作,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人。
5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模式
有教无类、学无定式说的就是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孩子性格自然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不能拘泥于同一种方式。家长要分析孩子的性格及生长环境,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曾经有个电视剧叫《欢乐颂》,里面有五位不同的女主,这几位女主的不同表现也展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一位被父母遗弃极度缺乏安全感,一位家庭过于溺爱使她情商低,不自立,一位畸形家庭使她爱慕虚荣,优柔寡断,一位父母强势关怀,却缺乏个性,还有一位家庭氛围宽松,文化不高却独立自信。在这些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她们产生了不同的人格类型,所以并不是溺爱或者严格的教养模式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们也得不断反思找到最终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6结束语
孩子未来的成长和成才是每个年代不可或缺的话题,而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平台,但愿每一个家庭引起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接纳未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