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父母普遍偏重孩子的智力发育,往往忽略了孩子全面平衡发展。孩子每天下课后,只能待在家里玩耍休息,或是要上补习班、语言班、才艺课等等。
在这种学习环境和气氛下,“运动”对小孩来说,要培养及发掘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及潜能变得不容易。
对于运动的好处众所周知。 运动能增强体能和耐力、帮助小孩建立自信心、增强注意力等等,小编今天就不多解释了。“运动”对于小朋友有如此大的帮助,家长岂能忽略呢?今天就与各位家长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小孩拥有运动细胞’,让孩子能够通过适量的“运动”下,能够健康自信地成长!
建立小孩的运动习惯
孩子在2岁以后,便开始喜欢跑跑跳跳、爬楼梯,追追逐逐一整天都不会觉得累。那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在发展自己的“力量”。父母需为小孩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环境,确保小孩在安全的情况上,让小孩随意的崩崩跳跳地走,从“玩耍”开始培养。小孩觉得好玩,就会更乐意活动更多。
至于3岁以上的小孩,父母可以考虑给孩子寻找一些专门的体育运动项目,让他们从小就接触运动,并在多方面尝试的过程中找寻他们的兴趣及潜能。但切记,中国大部份家长都过份溺爱小孩,每当小孩对某种运动培养了一个程度的兴趣之后,便恐怕他们接触得越深入后必定会上挫折,会影响小孩的斗志。所以, 家长并不要因心疼孩子而放弃学习运动,反而更应藉此教导他们不能放弃的精神,让小孩长时间从运动中培养出坚强的性格!
从游戏中学习, 培养运动兴趣
你有发现外国的小孩会比国内的小孩更热爱运动吗?家长会问, 是因为外国的学校功课比较少所以家长才较容易安排时间给孩子参加课后运动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吗? 其实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对孩子在运动兴趣方面的培养。
外国学校比我国的学校更注重户外教学和提倡孩子多元化的发展, 学校鼓励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令运动变得不枯燥乏味。就以我们为例, 凯莉山对体育特别注重, 学校都特别安排学生必须在每周参加游戏班(Game Session) 及游泳课。另外 ,学生在每个月都必须参与户外领袖训练课程(Shackleton Programme), 课程的活动具有挑战性, 从而增加孩子对户外运动的兴趣 。孩子在运动气氛浓厚的环境底下成长, 难怪学校成为培养奥运选手的摇篮。
此外, 一般国内长大的小孩,每当参加兴趣班或上运动课之时,通常会被编排到同年龄层的组别。小孩可能会因同龄能力问题,缺乏挑战性从而减低了对运动的兴趣 ; 但国外刚好相反,他们不会让孩子们单一与同龄的孩子玩,可跟着大孩子打成一片。他们玩得高兴,小孩子可藉此模仿大孩子及提升对运动的兴趣!四个训练激活宝宝的运动细胞
宝宝身体上每个部位的运动方式以及快慢,会伴随着成长发生变化,每个父母在关注宝宝的体能成长的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宝宝,按照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适合他们的训练策略。
一、宝宝会用通过转移视线寻找物品,同时头部可微微上扬
平时在家的时候可以拿一些色彩鲜艳的字图卡、故事书、玩具等物品,虽然要求颜色鲜艳,但是建议以单一色彩为佳,最多不超过3种颜色,放置在宝宝视线30~50厘米处,然后通过慢慢地移动,引起宝宝的注意,在宝宝被颜色吸引,视线移动的同时,也强化了颈部肌肉。
二、在宝宝到了会翻身的阶段
这个阶段如何训练宝宝呢?先让宝宝躺着,用双手环抱毛巾,毛巾在胸前做交叉状。翻到正面后,再换另一边,左右交替,这样做可以增加宝宝翻滚的敏捷性。为了让宝宝柔软的四肢不要受伤,可以一手固定宝宝的手臂,一手把宝宝的脚固定,让宝宝成侧睡状。
三、当宝宝到了学坐阶段
这个时候为了强化宝宝胸肌,可以轻轻拉高宝宝一手手臂,双手重复交替进行,两手互相举。这样做可以增强宝宝身体延展性。
父母可以尝试将毛巾卷好,让宝宝趴在卷筒毛巾上,固定住宝宝的双脚,让宝宝想象“我们要往前飞了”,然后用手轻轻推着宝宝的脚向前,让宝宝往前滑,直到滚筒到达膝盖处就可以结束,如果宝宝在过程当中不哭不闹顺利完成,可以拍拍手鼓励他。
四、当宝宝到了会坐或者会站的阶段
这个时候父母要开始训练宝宝爬行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将双手手放在宝宝脚底,往前推动,重复数次。
如何训练宝宝手眼协调与体能?让宝宝躺在床上,把球用绳子绑好,让宝宝手抓着球或者脚踢球,送球的力量要注意掌控,球的高低要根据宝宝的能力进行调节。
父母可以一边自唱自跳娱乐宝宝,良好的气氛提升可引发宝宝运动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跟宝宝做竞赛,比如说把奶粉罐抛出去,然后一起向前和宝宝追罐子。
还可以购买一些可按、可捏的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多多动手。平时多让宝宝碰触有声音的玩具、益智玩具,有助于智力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