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三观 那么家长是不是先树立好自己的三观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很多家长通过学习,都开始关注孩子安全感的构建。其实孩子安全感的本质来源于家长对世界的感知,对身边环境的信任度。如果家长对身边的环境、对社会充满信任,你无需费力地做什么,孩子天然就能连接到你的信任而信任,拥有安全感。

小孩小的时候,最崇拜的人一般都是父母。因为是他们带他领略这个世界,告诉这个世界很多事情,灌输给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他们给孩子传输阶级观念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吗?一些大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会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啊!要不然你就会扫街,做苦力等等”这样的观念真的好吗?每一份职业都有每一份职业的闪光之处,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都是为这个社会而服务的。 因为大人这种错误阶级观念的传递,让一群童言无忌的小孩子间接成了罪恶的推手。这些伤害,让一些孩子开始拒绝和父母亲昵,容易让小孩进入自卑和欺骗的境遇。小孩子的心是很脆弱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走向错误的反向。他们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要慎重的为他们上色。
& & & &还有所谓的名牌效应,同学们之间不正当的拼比,名牌衣服、鞋子、书包等等,都间接影响一个孩子正确的三观。没有这些东西,他们就会觉得低人一等,并且不自觉的奉承和巴结有这些的同学。并且有的没得,都会自发的看不起没有穿这些的人。大人应该培养小孩子正确的三观,不以一个人的有钱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可以结交。应该培养人人平等,不卑不亢的心态。这样以后在社会上面生存,才不会用有色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也应该让孩子懂得你的出生和你的生活,从来不是你自卑的理由。任何职业只要是你喜欢的,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不要被外界的纵人的思想所影响。要有自己的思想,喜欢什么就坚持到底。
& & & &故事中的校工爸爸,虽然他只是个校工,但是他为这个学校的干净和安全都提供了保障。给予了这么多学生干净整洁的环境。并且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一套,还是一名退伍的军人。所以,如果在人生中,你偶尔会在意你父母的职业的时候,就要想每一份职业所造福的人数,而不仅仅是那光鲜的职业。他们比更多人更加值得我们尊敬。
而每个人的内在状态,和每个人的三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部分时候,人们要么觉得对自己的三观非常了解;要么觉得这个非常简单,你说了之后我就知道了。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困惑的。这让我有了写一篇关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文章的想法。
02如果用一句话分别来概括三观:
价值观:你通过对自己价值的判断,来定位你在外部世界中的价值和所处的位置。
人生观:你的价值观会产生你对生活的态度、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所处的生活段位。这些人生的体验形成你对你人生的看法或观点。大部分的人会以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去点评别人的人生的好与不好。
世界观:你的人生观同时也影响你体验世界边界的宽窄,形成你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每个人的三观都是非常个人的,同时又受环境所影响。
三观的形成就好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逐步扩展的。价值观决定你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你的世界观,层层叠加。
03刚出生的孩子TA们没有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刚出生的他们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他们和万物是一体感,没有分离、没有边界。
他们和身边世界的分离,是从养育人那里后天习得的;他们感受自己在周围世界中最初的价值定位,是从养育人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需求的回应中去感受到的。
如果一个婴儿从小到大,她的养育人完全以纯爱的方式养育。在婴儿期,无论什么需求,都得到及时、有爱的回应;或者还不等TA有需求的时候,养育人都完全把TA照顾的很好,那么这个婴儿在最初的安全感构建就会非常完整。
纯爱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当你处于这种状态时,你的内心感觉非常美好,你信任身边的一切,你的这种美好和信任会不由自主地散发出来,同时你身边的人和环境也不会辜负你的这种美好和信任。当你处于纯爱的状态时,你和身边的环境是一种和谐的互动。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活动范围扩大,如果养育人仍然能保持这种纯爱的状态,孩子对环境的探索,就会表现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环境的探索越多、越完整,就越拥有自信、自爱、自尊。
因为他们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即使失败,养育人也不会给他们贴标签、嘲笑他们,养育人尊重他们、因而他们也学会接受失败、尊重自己;每一次的情绪,养育人都会接纳它们,因而他们也学会接受自己、爱自己。
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好,觉得自己有价值、内心有力量。带着这样好感觉的孩子,他们有值得感--他们觉得自己值得被身边人喜欢、自己值得过好的生活,自己值得拥有美好。
他们的这种值得感也会感染到周围,周围就会回应他们的值得,给予他们值得。这种状态和生活的关系就像顺时针一样,顺畅循环,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相反,如果养育人内心带着恐惧养育孩子,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不被信任,也不信任环境,安全感欠缺。
成人的恐惧,就会带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或保护,孩子们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就无法充分,无法完整。不完整的体验留下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和心里没底的感觉。
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爱比较少,他们内在就会比较退缩、缺乏力量,对自己的感受会更容易偏向消极、负面的方向,容易形成比较消极负面的价值观。
很多家长通过学习,都开始关注孩子安全感的构建。其实孩子安全感的本质来源于家长对世界的感知,对身边环境的信任度。如果家长对身边的环境、对社会充满信任,你无需费力地做什么,孩子天然就能连接到你的信任而信任,拥有安全感。
现在的家长们,为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煞费苦心,做很多事情:比如学习各种兴趣班、对学习各种上心、参加各种活动增长见识、家长们也积极学习各种积极正向的育儿方法。。。
家长这样做对培养孩子有用吗?一定是有的,效果会怎样呢?不确定。
因为即使做了全部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我们还是不确定他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以及遇到的事情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举个写文章的例子:如果你想写一篇文章,通常的步骤是:
1、先确定主题
2、再确定框架
3、在框架内填充内容
如果把养育孩子比喻成写文章,家长们大部分做法就像是,做了很多填充内容的事情,而更重要的主题和框架关注比较少。
那怎样去确定主题和框架呢?如果把养育孩子的基调比喻成文章的主题,把每个父母的三观比喻成文章的框架。
每个父母可以想一下,自己养育孩子的基调:是想用爱的方式养育孩子,还是用恐惧的方式。
有了主题以后,需要家长先去审视一下自己的框架,自己的三观是更趋向于积极正向的还是消极负面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带着觉知,每当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每当事情出现的时候,问下自己,我的每一个言行是出发于爱还是出发于恐惧?
在这里面比较难做到的是,由于大部分父母从小到大是被恐惧教导大的,也没有得到过纯爱的滋养,不知道如何用纯爱的方式对待孩子,会导致无论你学习多少育儿知识,当你想把它们运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都会走形。是因为你没有touch到所有的方法、技巧背后最根本的东西--纯爱。
用纯爱结构的三观取代恐惧的框架,这绝非是技巧、方法、语言的传授。这是整体能量的翻转,你将从一个活在纯爱中的人那里感受并共振到。
当学生准备好,老师就出现了。我遇见了,你,准备好了么?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困惑,建议你联系丰盛文化米米开开老师课程的各机构。这两位人生的悟道者,以纯爱的能量疗愈恐惧,以深邃的睿智帮助大家看到埋藏在你潜意识深处,对你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信念在怎样运作你的人生。你可以有选择--是继续让它们影响你,还是换一种方式生活,快速地清理掉情绪包袱。
套用时下热播剧的一句话:如果父母已经飞升上仙了,那孩子的起点就是仙,他就可以从仙直接飞升上神。如果父母的起点在底楼,那孩子的起点就是从地面一步一步地飞升。你就是那个‘起跑线’。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三观 那么家长是不是先树立好自己的三观(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