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性格往往较为外向坚强。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问题时,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们该如何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呢?
1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参加活动。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外出走走,不要让孩子整天憋在家里。要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郊外的踏青,到公园里面放风筝、捉迷藏、挖野菜、野炊、生存训练等等。
通过四处游玩,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对世界有更深入,更多角度的了解,也就更容易适应这个世界了。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们玩耍,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这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就不会紧张了。
不要害怕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让他们自己去处理,更能磨练他们的能力。只要孩子玩的不过度,家长尽量不要去干涉孩子。
3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长可以暂时和孩子分离开,这样能锻炼锻炼孩子适应陌生环境,适应独处的能力。
一般孩子四五岁了,就可以自己睡觉了。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间漂亮的、朝阳的、温馨的房间,可以参考孩子的意思进行设计装修装饰,然后让孩子试着自己睡。
4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应该着重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要适当的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只要保证安全,就应该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刷碗、清洗衣物、打扫屋子等等。
5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孩子生活、学习、事业的成败。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心理问题,比如面对新的环境,孩子往往会害怕,家长要让孩子尽量自己冷静下来。是丢给他一个iPad、手机,看一夏天《小猪佩奇》吗?是自己很焦虑,给他报个班,学数学、学英语,快人一步吗?还是像别人家一样,送他学跳舞、学钢琴、学绘画,争取技多不压身?
这些都是过往的经验,过去的做法,真的还能适用于未来吗?
如果此时的你想要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能力。
给孩子断电
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预测,近一半的工作(确切说是47%)将在未来25年内消失。
经济学家针对这项研究表示:“没有一个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尽管政府面对这种巨变,可能会陷入困境,但家庭却可以未雨绸缪。
未来哪些技能最不可能被自动化?父母又能做什么,让孩子获得这些技能?
美国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创始人戴夫和海伦·爱德华兹,对此进行了调研。他们得出的结果是:最不能被替代的,是充满“不可预测性”的工作。
爱德华兹说,这种工作需要处理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与不可预知的人打交道,面对未知的环境、高度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以及模棱两可的数据。而人类在处理这些情况时,比机器更强。
简而言之,如果你想让孩子适应未来,那么就要让他学会适应不可预知的状态。残酷的是,孩子这种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弱。
怎么办呢?
爱德华兹给了一个“极端”的建议——给孩子断电,让他们花大量时间,融入危险的、混乱的、不可预测的现实世界。
他说:“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越来越少。但虚拟世界有局限性。很多事要在现实世界中面对面交流,才能解决。而这一技能才是人工智能无法击败人类的。”
探索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研究表明,7、8岁的孩子,最好的探索方式是玩耍。玩耍能帮助大脑前额叶皮层建立神经连接,这些神经连接对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方法,家长也可以运用。比如,暑假里带孩子亲近自然。当然不是刷几个旅游景点,拍拍照,换个地方玩手机;也不是去个公园,一家人路边野餐,酒足饭饱,打道回府;而是让孩子去自然界中,观察和发现自然的变化。
为什么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会降低?为什么海边、森林里更加凉爽?下雨时为什么不能站在树下?家长们在向孩子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后,还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手工制作,如制作植物、昆虫标本等。英语比较好的家长,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指着实物,教孩子一些单词,讨论四季的变化、温度的感受等。
最后,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自然观察和学习等,展示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感受、认识、理解以及疑惑。
教室外的学习是辅助现象式学习而生的。为了照顾孩子爱“玩”的天性,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芬兰的孩子近1/3的时间在户外度过。
我们的孩子上学期间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暑假却是个好机会。图书馆、博物馆、森林、动物园、游乐场、游泳馆……都是值得去的好地方。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地点的活动,不仅在早期教育中保护了孩子的天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教孩子正确使用电脑
断电这条路走不通,那你就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脑。
数字信息高度充斥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避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鉴于此,教会孩子怎么用才是关键。
孩子开始接触电脑时,家长一定要帮他们养成良好的技术习惯,并让孩子了解怎样正确使用电脑。
以下几条很重要:
首先,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计算机的用途。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知道,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制图、绘画或写作等,而不只是一个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或游戏机。
其次,一起探索。
一旦孩子学会了开电脑,使用鼠标、触控板、键盘,他们就学会了打开社交软件、网页、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参与和探索。
最后,要进行时间控制。
为了孩子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程序,限制孩子上网或用电脑的时间。
报班?学什么?
很多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带孩子去户外远行,也没时间与孩子一起探索网络。他们会选择报个暑期班、夏令营。
对于报班,家长内心其实有苦说不出。花钱多不说,还不被理解。有一些声音,认为报班就是“揠苗助长”“对孩子不负责”“让孩子亲情缺失”“求自己心安”。
其实报班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让孩子学什么?
如果家长没有搞清报班是为了什么,要培养孩子怎样的能力,那不如还孩子一个疯玩的暑假。
我们知道,知识和文化是动态的,充满了无休止的变化和更新。事实证明,每过五年,教学内容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过去10年,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10大变化,老师们该怎么做?》
如何给孩子适应未来的教育,成了越来越多家长关注的话题。
在讨论方法之前,我们先捋一捋能够适应未来的技能有哪些。哈佛大学教育专家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用了一生时间,寻找这个答案,最终确定了七种未来必备的生存技能。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