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不少幼儿的表达能力很强,这类孩子讲起话来有理有据,能快速应对大人们的各种提问,像一个小小的“演说家”似的。
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可能会想:怎么别人家的小孩,这么能讲!
而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则是这样的:
a.不敢讲话:内向胆小、在人前不喜欢说话,总是低头不语。
b.声音太小:说起话来声音非常小,不认真听根本听不清楚。
c.说不出来:内心紧张,特别上台发言或者上课回答问题,经常满头大汗、面红耳赤。
d.说不清楚: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还是当众说话、上台发言,总是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不明。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许多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琴棋书画等各种专长,但却很容易忽略了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技能——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孩子未来的发展:
生活中,口才好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把握住机遇。
工作中,表达清晰、有逻辑的人,总是让同事更信任,领导更重视。
校园中,会说话的人,往往更有自信、更有魅力,会结交到更多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孩子发展智力、发展表达能力、发展知识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优分享5点实用的建议给大家~
❶
让孩子“想说话,敢张口”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虽然已经四岁左右了,可说话还是结结巴巴。孩子想要什么东西,通常都是用手去指,然后等待家人拿给自己。
可一旦有比较复杂的需求,这类孩子急得两手一直比画,也很难表达清楚。家长应该也是很无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不会说话?
其实,现在有很多家长对孩子代劳过多,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孩子只要一个动作,家长就立即帮孩子完成事情。
这样做,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语言表达的机会,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要让父母去猜测。
家长要避免为孩子代劳过多,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需求,就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 &问:我家的孩子四周岁半了,现在上糼儿园小班,认字认得很多,记忆力也特别好,可是总是要别人问他才会回答,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好象很差,不连句,说话有时候你,我,他会分不太清楚,要人家一直帮他纠正,人家教他说什么是会说,但是要自个表达的时候就会乱了,而且很不高兴的样子,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 & 答:这可能是问题的所在,一说话,就会被大人纠正,也许还会批评.想一想,这也许正是孩子不愿开口的原因.。
& & 其实孩子和大也喜欢听好听的. 多表扬孩子,哪怕跟别的孩子比很不算什么,但是只要是跟以前比有进步就要好好表扬. 要提升孩子讲话的兴致, 多跟孩子读故事,先爱上听,先爱上讲.先短后长, 会了的话,反复练习.挑适当的时间,让孩子没有压力的讲给熟悉的人(爷爷奶奶等)听,可以事先和对方说好,等孩子讲完了要表扬和称赞. 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讲话的兴趣和增强孩子开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