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我国的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发展阶段是什么样子的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煎茶道形成于8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时期,广泛流行于9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5个时期。
汉魏六朝: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茶以饮用传扬,茶文化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两晋南北朝,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同一时期,饮茶之风在文人中盛行,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晋宋时期的《搜神记》、《异苑》等志怪小说集中,有关于茶的故事。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因此汉魏六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煎茶道形成于8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时期,广泛流行于9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唐是文学繁荣时期,同时也是饮茶习俗普及和流行的时期,茶与文学结缘,出现了茶文学的兴盛。唐代茶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诗人都写有茶诗,许多则是脍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钱起、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孟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无不撰有茶诗。尤其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千古绝唱,为古今茶诗第一,“卢仝七碗”诗成为茶文学的经典。
茶书的撰著肇始于唐,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总共有6部,完整的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毛文锡《茶谱》,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温庭筠《采茶录》。中国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天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中国茶文化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良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实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泛起而渗透渗出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跟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中国茶文化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天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泛起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附近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流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中国茶文化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泛起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天子羁縻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赏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中国茶文化更是气愤但愿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我国的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发展阶段是什么样子的(图1)

在线咨询